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媒告誡美軍勿自大:東風21D已形成戰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7 16:30:21


 
  因此,文章告誡美國海軍, 在面對中國海軍時不能驕傲自大。至少戰術及兵力結構,兩個世紀前,普魯士軍事戰略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曾指出,完美的戰術成功會產生徹底的戰略成功。相反,如果出現硬件與戰術錯誤,那麼就會招致戰略和地緣政治失敗。

  就技術維度而言,波士頓學院教授羅伯特·羅斯堅持認為,目前中國尚未發展出反艦彈道導彈能力,而且最終也有可能做不到這一點。那麼,解放軍真的沒有發展出反艦彈道導彈能力嗎?文章指出,這種說法存在問題。事實上,解放軍的反艦彈道導彈已經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但解放軍是否會在戰爭中使用這種武器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至少可以說,反艦彈彈道導彈尚未經歷過作戰考驗。這種缺點的確令人懷疑它的有效性。不過,直接排除解放軍的反艦彈道導彈能力還為時過早——這正是五角大樓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經常關注它的原因,也是美國海軍官兵擔心這種武器系統的原因。

  羅斯教授還認為,解放軍海軍的潛艇力量規模與美國海軍相比“相當小”。事情果真如此嗎?羅斯教授是以何為標準得出這種結論的?海上力量平衡是相對的,對手就是衡量這種力量的標尺。美國“全球安全”網站曾預測稱,到2020時中國服役潛艇將達到70艘,其中63艘為核或柴電攻擊潛艇。文章指出,如果最近的歷史能夠提供一些提示,那麼這個預測數字還會更多。隨著軍事現代化的向前推進,解放軍海軍正在迅速淘汰其冷戰時期研製的嘈雜而過時的潛艇。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現役73艘潛艇。這個數字意味著美國海軍潛艇部隊氣勢雄偉嗎?在這73艘潛艇中,18艘是“俄亥俄級”潛艇,其中 14艘是構成美國“核三位一體”威懾力量的彈道導彈潛艇,其餘四艘已經配備了大量“戰斧”巡航導彈,主要用於執行陸攻任務。“俄亥俄級”潛艇不適合當作海上指揮戰鬥平台使用。

  把“俄亥俄級”潛艇去除在外後,美國海軍還有55艘核動力攻擊潛艇。不過,在奧巴馬向亞洲轉移“重心”的戰略下,其中僅有約33艘潛艇(或美國海軍潛艇艦隊的60%)部署在亞太地區。相比之下,解放軍海軍的整個潛艇艦隊都集中在該地區(目前在印度洋活動的一艘柴電潛艇除外)。這些潛艇主要集中在中國海域。由此可見,在亞太水域,解放軍海軍潛艇艦隊規模已經大幅超過了美國太平洋艦隊。而且,二者之間的數量差還會繼續拉大。美國海軍造艦預算不增,但造船成本卻持續提高。受此影響,到本世紀二十年代時,美國海軍潛艇艦隊就會縮小至42艘。事情會變得更加糟糕。在本世紀二十年代這十年裡,彈道導彈潛艇——俄亥俄級替代艇——建造項目會遭到排擠,這裡指的不僅是攻擊型核潛艇,還包括所有其他海軍造船項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