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已就向印度出口US-2水陸兩用救援水上飛機事宜與印度進行了磋商。 |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電/今年6月,日澳兩國就締結共同研發“防衛裝備”協議問題達成一致。根據協議意向,澳大利亞海軍預計將向日本購買12艘蒼龍級常規動力潛艇,相關技術協議規模將達到數百億美元。
南方日報報道,不久前結束的珠海航展共吸引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00家廠商參展,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美國波音公司、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公司等世界著名航空企業悉數亮相。穿過這些人頭湧湧的展位,在4號兵器館中心一個冷清的角落——H4B5展位,日本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展區就在此處。
這是“三菱綜合材料”首次參加珠海航展,展品主要是切削工具,比如高性能鑽頭、航空航天產業用刀具、難切削材料加工用立銑刀等。雖然它帶來的不是航空航天武器裝備,不能直接用於作戰,但作為有濃厚軍工色彩的日本大企業之一,又恰逢日本解禁武器出口後的敏感時期,其參展背後的意圖不免讓人生疑。
軍工企業組團赴國際裝備展
今年4月日本新“武器出口三原則”出台後,日本經濟產業省與防衛省就號召國內各大軍工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國際軍備展會
今年4月1日,日本內閣決議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即新“武器出口三原則”),允許日本在相當寬泛的條件下出口武器裝備和技術。對此,美國媒體直截了當地指出,安倍晉三政府拋棄了堅持近半個世紀的武器出口禁令,這讓日本離戰後的和平主義又遠了一步。
實際上安倍內閣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修憲”的配套措施。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認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伊始,就明確表示‘修憲’是自己的‘歷史使命’,力圖‘擺脫戰後體制’的意願十分明確。”如今來看,隨著新“三原則”的出台,身負“歷史重擔”的安倍成功地在成為“軍事大國”的道路上邁出實質性一步,未來對於“修改憲法”、擺脫“專守防衛”、行使“集體自衛權”等都將起到帶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