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壓和流體阻力與潛艇內部空間息息相關。提高柴電潛艇的能力,例如彈艙深度、航程、隱形或航速,毫無疑問會對潛艇的大小產生螺旋上升式的影響。相似的,縮小一艘潛艇的休息勢必會對所有艇上系統產生實質性的下行壓力,例如人員編制、可居住性、燃料儲存、彈艙深度等。毫無疑問:為了讓潛艇的體形更小一些,“元”級潛艇的設計師接受了各種領域能力削減的代價。
與非不依賴空氣推進(AIP)型前輩“商”級柴電潛艇相比,“元”級潛艇的問世又有了新的重要意義。“元”級和“商”級潛艇在尺寸上極其相似。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是指可使潛艇在無需浮出水面或使用通氣裝置獲取空氣中的氧氣的條件下使輪機保持運轉以驅動潛艇的技術。AIP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力量增強”技術,因為這種技術能夠使潛艇在水下潛航14至25天,降低了潛艇被探測到的風險,從而大幅度提升潛艇的隱蔽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AIP系統體型較大,占用了大量艇內空間。即便是安裝了這種系統,解放軍海軍建築依然選擇讓“元”級潛艇保留了“商”級潛艇的大小。巴基斯坦“阿戈斯塔”(Agosta)級潛艇加裝的Mesma AIP系統的艇體嵌入段長8.6米;為瑞典“哥特蘭”級潛艇加裝“斯特林”AIP系統需要為其艇體插入8米長的嵌入段。
“元”級潛艇的“斯特林”AIP系統不是模塊化的(與部分艇體嵌入相比,在設計時就將AIP系統融入其中,能夠更有效的發揮該系統作用),毫無疑問,要在維持“宋”級潛艇大小的基礎上為“元”級潛艇加裝AIP系統,解放軍海軍犧牲了一些能力。
雖然自動化的進步可能對“元”級潛艇維持“漢”級潛艇的體形有幫助,但這又是不可能的,因為“宋”級潛艇和“元”級潛艇的人員編制相差無幾(分別為60人和65人)。考慮到兩款潛艇自動化程度和大小都相差無幾,所以解放軍海軍建築師為了在加裝AIP系統的基礎上保持潛艇的小體型很明顯作出了重大的犧牲。為什麼解放軍海軍一定要強調潛艇的大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