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火箭軍研制一“神器”能實現沒裝備也能訓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1 17:52:29


 
  創新過程中,針對高級工程師專業水平高、高級士官訓練經驗足的特點,探索推行“兩高聯手”創新模式,讓創新成果無縫對接戰場。創新成果出爐後,他們注重搞好成果轉化應用和普及推廣,建立跟蹤反饋機制,真正讓創新之火燃燒在戰位,讓創新之花盛開在戰場。

  該旅領導介紹,他們近年來先後3次換型轉訓,武器裝備每發展一步,創新標准就提高一分。某項創新成果的“三級跳”,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當初,為實現“沒有裝備也能訓練”的目標,該旅多名技術骨幹組成攻關團隊,歷時半年研制出“某新型導彈模擬訓練裝備”,為提前形成實裝操作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3年後,他們根據武器裝備發展現狀,著眼打仗需要組織技術力量進行“創新跟進”,實現從“模擬訓練裝備”向“仿真訓練系統”的跨越,成果再次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年來,隨著武器裝備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他們對仿真訓練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歷時一年多成功研制出第3代數字化訓練彈,為提高部隊戰鬥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路采訪,一路硝煙,一路新風。跟著該旅官兵駐訓演練,記者見證了在實戰化枝頭結出的更多創新之果。

  數十噸重的“巨無霸”導彈戰車,行進途中最怕遇到直角急彎。一級軍士長夏建陸等技術骨幹合力攻關,研制出“公路運輸車移位器”一舉解決難題,讓戰車暢行無阻。

  操作訓練中,某部件獲取方位角以前靠“手工”,精確度不高。發射六營工程師曾佼龍采取圖像識別、信息反饋等技術手段,拿出一套涵蓋機械、電子、軟件等各系統的解決方案,受到專家認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