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威懾戰略
報告花了大量筆墨論述更為棘手的太空威懾挑戰。作者分析了冷戰時期形成的核威懾理論研究成果,認為在學者提出的確保報復、非對稱升級和刺激反應三種核威懾模式中,刺激反應威懾模式更適合當今多樣性、無序性太空時代的威懾特點與需求。據此,報告提出未來一旦盟國的太空系統遭受攻擊,美國應基於自身利益及同盟關係實施主動干預,為此應研究新的威懾動力學,並在太空威懾研究中加入盟國等新元素。
為了更有效實施太空戰略威懾,報告提出美國需要更加精准的威懾政策宣示,以準確描述反制對手太空攻擊的應對行動序列。報告列舉了這些逐步升級的應對行動序列,包括施加國際壓力,干擾、擾亂和致盲敵方衛星,使用網絡攻擊使敵方衛星及其指揮控制系統暫時失能、使用特種部隊或導彈攻擊敵方衛星地面系統,直接用動能武器打擊敵方衛星,甚至最終使用核武器等等。當然,報告也提出,與這些行動並行,美國還應採取其他軍事、外交、信息或經濟措施來改變對手行為。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成立於1962年,是美國重要的戰略與政策研究機構,有“冷戰思想庫”之稱,尤其對共和黨政府有較大影響。鑒於美國智庫特有的“旋轉門”機制,因此該報告提出的觀點與政策設想並非空穴來風。無獨有偶,就在該報告發布的同一天,美國副總統彭斯在重組後的國家太空委員會首次會議上發表演講,正式宣布美國重啟登月計劃。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新政府對太空安全與發展的重視超乎尋常,正在全方位準備新一輪太空競爭與對抗,值得密切研究關注。(來源:人民網;作者:楊樂平——國防科技大學太空安全戰略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