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集中資金盡快打通F-35A生產綫,將使得日本獲得快速量產“五代機”的技術。即使日本短期內還不可能獲得美國原廠的全套生產技術,但哪怕只掌握高度複雜的“五代機”生產技術的一部分,對原本已經有一定航空制造基礎的日本來說也有很大助益。雖然日本在自行研制“五代機”的進度上一時無法和鄰國相比,但是能够在生產制造技術上補齊短板,也算找回了一點“平衡”。
另外,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系列戰機全球生產計劃中,日本小牧南工廠不僅擁有F-35A的整機組裝生產綫,還將成為未來亞太地區(包括美軍在內)F-35用戶的“4S店”。也就是說,日本將有機會深度介入F-35大規模服役後的維護與升級。研發階段,F-35就強調技術升級的便利性,而在亞太地區,F-35未來的實戰部署頻率必然只增不減,這自然會加速其技術升級。日本借此機會獲得的“五代機”改進經驗,也有利於其豐富對下一代戰鬥機的理解認識。
從日本國防戰略選擇的角度分析,這種縮短戰綫的務實之舉也算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眼前,集中精力引進并吃透F-35,強化自衛隊現有戰鬥力;未來,則把目光聚焦於亞太地區的長遠角力,企圖利用國際大形勢的變化,特別是美日關系的變化而“再分一杯羹”,實現“彎道超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