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二:“世界”號技術水平如何
除了關注韓國自研火箭沒能入軌的原因,韓國媒體還在評論本國運載火箭的性能。“成功了一半”,韓國JTBC電視台21日報道稱,在經歷十多年的不斷努力,韓國憑借自己科研實力研發的首個火箭“世界”號終於上天。運載火箭技術是一項尖端技術,全球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具有獨立發射衛星的能力。現在世界上擁有衛星發射能力的有美國、俄羅斯、歐洲、中國、日本、印度六個國家和地區。韓媒專門強調,以色列、伊朗、朝鮮不在其列,因為只擁有300公斤以下低軌小衛星自主發射能力(原文如此——編者注)。
《環球時報》報道,中國航天專家黃志澄21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說“世界”號的運載能力已超過發射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但它的總體性能還是比不上我國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公開資料顯示,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為一款兩級運載火箭,該型火箭能將2.4噸有效載荷送往200-400公里的近地軌道。黃志澄介紹稱,韓國“世界”號火箭三級均採用液氧/煤油發動機,但這些發動機沒有採用高壓補燃技術,因為採用這種技術的發動機結構非常複雜,掌握這種發動機技術耗時較長,通常可能需要15年以上,還必須有試車台等一些完善的配套設施。
一位不具名的航天技術專家21日對記者表示,根據韓國航天部門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世界”號的各項重要指標偏低,火箭技術的起點並不高。與鄰國朝鮮相比,綜合來看,朝鮮一直在走自主研發道路,起點較高,火箭技術發展比韓國要快,而韓國一開始就依靠俄羅斯發展運載火箭技術,研發道路不明朗,這次“世界”號的嘗試本來成功的希望很高,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這就說明韓方對於火箭研發的關鍵流程還沒有完全走通。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21日對記者表示,韓國本身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可以同時採購東西方的現成軍事技術產品,技術壁壘相對較少。所以近些年來,韓國國防工業經常在一些領域走引進-改進-自主研發的路線,以便快速獲得成品填補空白,並具備研製能力。通過成品或技術引進,使得韓國相關技術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從0到1的突破,然後通過消化吸收,對原有技術進行改進,最終實現自主研發。韓國運載火箭也走的是這條路。不過,韓國的“世界”號一級火箭採用的自研KRE-075發動機在技術上沒有改進,相比韓國第一代火箭“羅老”號一級動力採用的從俄羅斯引進的RD-151液氧/煤油發動機反而有些倒退,這也說明先進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難度。總體來看,韓國運載火箭的自主研製之路,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