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製造業不存在“產能過剩”
http://www.CRNTT.com   2024-05-31 10:55:22


圖:橫向對比海外,中國產能利用率並不低(圖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多次炒作中國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提出的理由是中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太強,阻礙了美國的製造業回流計劃,背後核心目的是為了限制中國製造業的發展。這與上一輪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借口中國在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等方面存在不公平行為對中國發起的301調查,本質上並無區別。

  從數據來看,中國生產的商品不僅沒有供給過剩,甚至在加征關稅的背景下,都還沒有滿足美國的進口需求。以鋼鐵和鋁製品為例,2018年3月,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鋼鐵和鋁製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但是2021年中國對美國的鋼鋁製品出口依然較2018年上漲了30%和37%。

  中國國內也一度被認為鋼材存在“產能過剩”,但事後來看,實際粗鋼消費需求也遠高於當初的判斷。《2016年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估算到2020年粗鋼需求在6.5至7億噸,但實際上粗鋼表觀消費量在2016年見底後持續上升,到2020年粗鋼表觀消費量達到了8.9億噸,粗鋼產量也在小幅下滑後持續上行至2020年的10.6億噸。

  對比歷史,當前國內產能利用率水平偏低,2024年一季度產能利用率73.8%,僅高於2020年和2016年。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造業、食品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明顯偏低;化學纖維製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的產能利用率明顯偏高;其他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則處於正常水平。

  然而,僅基於產能利用率來判斷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轉型期,落後產能逐漸出清、新增產能正在爬坡是相當長時間內的常態,這本來就會造成產能利用率的階段性偏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