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奧巴馬怎麼從“百煉鋼”變成了“繞指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1 18:08:52  


  中評社香港9月11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10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表示將與俄羅斯等國合作,嘗試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美國處理敘利亞問題頗具戲劇性地由急轉緩,讓許多人大呼看不懂,特別是對美國對外軍事干涉史有所了解的人更覺得疑惑:奧巴馬這是怎麼了?

  據新華社文章,奧巴馬本輪處理敘利亞危機的過程不時讓人疑惑。8月中旬,一直不溫不火的敘利亞問題突然在美國升溫,美國要動手的傳言甚囂塵上。8月30日,國務卿克里發表講話,出示一系列“證據”,指控敘利亞政府8月21日在首都大馬士革郊區使用沙林毒氣,造成上千人死亡。這一講話措辭激烈,立場強硬,評論家們普遍認為,對敘軍事打擊一觸即發。但一天之後,奧巴馬卻突然宣佈將就對敘動武尋求國會授權。本月9日,奧巴馬又出人意料地表示,歡迎俄羅斯關於將敘利亞化學武器置於國際監督之下的建議。10日,原本意在勸說國會通過動武議案的總統晚間電視講話內容變成宣佈通過外交手段嘗試解決化武危機。

  兵者兇器也,三思而行當然沒錯。但奧巴馬在敘利亞問題上的連續變化卻似乎不是“慎重”就能解釋。按美國憲法,國會擁有宣戰權,但總統是三軍統帥,《戰爭權力法》更規定,在海外發動軍事行動時,總統可以不用國會授權。近幾十年來,歷任總統也是這麼做的:里根時代美國入侵格林納達、老布什時代入侵巴拿馬、克林頓時代導彈襲擊伊拉克,甚至奧巴馬自己,在決定空襲利比亞之前也沒找國會要過授權。為什麼在敘利亞問題上,奧巴馬如此瞻前顧後,“百煉鋼”變成了“繞指柔”?

  個中原因首先要從民意中尋找。幾十年來,美國連續不斷地在海外開展軍事行動,出兵規模逐年擴大,阿富汗與伊拉克兩場戰爭更帶來一種似乎永不終結的戰爭狀態,導致數以千計的美國士兵送掉性命,原可用於國內建設的金錢大筆拋撒,換來的卻是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滿目瘡痍,全球反美情緒高漲。殘酷現實面前,美國民眾對海外軍事行動的效果充滿懷疑,尤其在中東地區動武,更被認為是得不償失。

  民眾反戰情緒在近期多份民調結果上就可看出。這些民調結果出奇一致,反對對敘動武的民眾比例高達60%左右,支持動武的則在20%至30%低點徘徊。

  個中原因還要從當前美國政治局勢中尋找。隨著共和黨近年來明顯“右轉”,華盛頓黨派之爭愈演愈烈,甚至很多惠國利民的政策都無法推行。這種政治局勢讓奧巴馬對民眾的支持極為倚靠,要求國會授權的背後,難保沒有希望國會分擔民眾不滿的“小算盤”。而國會也不願在中期選舉前一年得罪選民,動武授權案不僅在國會反對者眾多,整個國會對投票的態度更是能拖就拖,最好將球踢回給奧巴馬。

  民眾不支持、國會不出頭,奧巴馬好歹盼來了俄羅斯的建議,在走完“慎思之”和“緩行之”這兩步棋後,現在又有了把敘利亞問題“徐圖之”的機會。這種做法與說打就打孰優孰劣先不評論,奧巴馬在敘問題上大異美國慣常做法的處理方式,最起碼說明瞭美國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美國,世界也不是從前的那個世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