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周邊安全形勢報告出爐 大戰略呼之欲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0 00:30:07


 
  (二)海上安全議題“高溫不退”

  從2010年至今,海上爭端一直是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緊張的主要來源,一方面是當事國之間圍繞島礁主權與海洋權益不斷發生衝突,另一方面是以海上問題為“抓手”,美國借用軍事同盟力量對亞太地區安全事務的深度介入,並使爭議更加複雜化。故而,如何處理海上爭端已經成為地區安全秩序重構的核心問題。

  2014年,釣魚島問題保持適度緊張的常態,南海問題則高潮不斷,主要特征是:第一,菲律賓和越南仍然是主要挑釁方,如菲律賓在半月礁抓捕中國漁民,仁愛礁中菲出現多次摩擦,越南對中國鑽井平台的強力衝擊以及在爭議海域的油氣勘探活動。第二,法理鬥爭與談判是重點。一方面,菲律賓訴中國南海仲裁案仍然在推進當中,中建南事件後,越南提交國際仲裁的傾向也明顯加強。另一方面,以加強法律約束力為特征的“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取得早期收獲。第三,爭端方之間出現“政冷經熱”現象,中菲、中越在矛盾激化的同時,雙邊貿易額和投資不降反升。第四,中國的南海政策發生顯著變化,主動調控力度加大。
  
  “中建南事件”無疑是2014年南海海域發生的最引入注目事件,並可能成為年度標誌性事件。中國石油於今年5月啟動了兩口探井在西沙海域的鑽探作業,為今後在中建島以南乃至整個南沙海域正式開發油氣資源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但是,“中建南事件”後,東盟聯合制華、尋求第三方途徑解決南海問題的傾向明顯加強,越南還揚言要將中國告上國際仲裁。未來,中國依然會通過油氣開發強化在南海(尤其是南沙)的存在,但操作上應該更加注意技巧。

  域外國家對南海問題的介入加強,並且立場趨同。美國首當其衝。第一,美國官方第一次公開批評中國南海斷續線的合法性。第二,針對“中建南事件”,美國指責中國採取單方面、破壞性的行動,以強化自己在南海的領土聲明。美國表示,將解除對越南致命性武器的禁運,以加強越南海上防衛力量。第三,加強協調同盟與夥伴關係的立場。2014年8月,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訪美期間,美澳雙方再次確認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的一致態度和主張。美國和印度在聯合聲明中也首次提到南海問題,兩國表示要維護海上航行自由、印度對南海爭議必須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決的立場予以支持。第四,拋出關於南海的“凍結三原則”,意在阻止中國在南海擴充實際存在。故而,海上爭端既是美國鞏固與擴充亞太軍事存在的關鍵抓手,也是導致中美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

  日本緊隨美國步伐。首先,在年度《防衛白皮書》中,日本譴責中國以“高壓”態度在東海、南海等海空域急速擴大活動,認為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可能會導致事態升級,引發不可預料的事態”,“中國強化軍事力量的目的和目標均不明確,與軍事和安全保障相關的決策不夠透明”, 這實質是對“中國威脅論”的再渲染。其次,日本強調高效、戰略運用政府開發援助,支持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的海上能力建設。此外,在日本—東盟防衛大臣會議在,日本表示,以海上安全、災難救助等培養人才為中心,對東南亞國家加大支援力度。

  海上安全議題出現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趨勢是,各方關於危機預防與管控的對話與合作在增加。儘管太平洋是廣闊的,但是隨著中美等各國艦機在這一海域頻率越來越高、範圍越來越大活動,對於危機的預防與管理成為緊迫的現實需求。4月,包括中美日等21個國家在西太平洋海軍論壇上通過了《海上意外相遇規則》。11月,中美在首腦會晤期間簽署了有關軍事安全的兩個備忘錄,同月,第十七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主席聲明宣布,《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取得早期收獲等。

  上述措施表明,隨著海洋議題在周邊外交和地區安全中的權重不斷增加,舊的海洋秩序已經難以適應現實需要,在衝突與對話中,地區各國不斷制定新的規則、制度,最終構建新的海洋秩序已是大勢所趨,而中國應該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當然,如何處理好美國主導的舊的海洋秩序,是對中國外交智慧的考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