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智庫研究”欄目刊發了《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結構功能路徑》《提增兩岸接觸質量 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兩篇文章。
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國民黨原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部主任黃清賢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結構功能路徑》中指出,兩岸融合發展是當前台灣內部對於兩岸關係認知有誤區、台海外部存在干涉勢力引發高度風險時,從和平發展邁向祖國統一的重要進程,因此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具有穩定兩岸關係的意義與價值。同時,他也指出,對台工作既要著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把工作做到廣大台灣同胞的心裡,要在對台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讓台灣同胞願意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對於下一步兩岸融合發展的深化,黃清賢也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建議:一是經濟層面,兩岸融合發展需進一步落實台胞與環境相互調和的“適應”功能;二是文化層面,兩岸融合發展必須進一步強化台胞在大陸的發展動機、激發能力的“模式維持”功能;三是社會層面,兩岸融合發展可進一步幫助台胞融入大陸生活,發揮調整與協調的“整合”功能;在現有惠台政策體系框架下,細化和深化相關舉措,增進兩岸民眾的瞭解與互信,促進兩岸社會形成更緊密聯繫。四是政治層面,兩岸融合發展對於確立與實現祖國統一目標的“目標達成”功能,具有從和平發展往和平統一推進的時代意義,因此可在兩岸融合發展成果基礎上,強化台灣同胞對於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正確認知與政治互信。
閩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副院長黃亮與福建省應用認知與人格重點實驗室、閩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研究實習員陳永輝聯合發表了《提增兩岸接觸質量 促進同胞心靈契合》一文,他們指出,加強兩岸同胞之間的接觸交流是實現心靈契合的必由之路。除了增加雙方接觸機率外,兩岸還亟需從平台、政策、文化和契機等方面提增接觸質量,拉近社會距離,提升互信水平,最終實現心靈契合。
本期“智庫分析”刊發了《新時代深化閩台民間基層交流的現狀、挑戰與實施路徑研究》《兩岸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台商赴大陸投資的影響》兩篇文章。
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吳鳳嬌教授在《新時代深化閩台民間基層交流的現狀、挑戰與實施路徑研究》指出,閩台民間基層交流是兩岸民間基層交流的核心組成,是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促進國家統一的基礎工程。多年來,福建省充分發揮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的獨特區位優勢,以血緣、親緣和文緣為紐帶,精心打造以海峽論壇等為代表的閩台民間基層交流品牌活動,有效推動了閩台民間基層交流的規模化、品牌化和制度化,逐漸形成了以基層一線、青年一代為中心的閩台民間交流“多點開花”的全方位格局。新時代深化閩台民間基層交流,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省對台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構建共同參與的制度路徑、加深認同的文化路徑和增進利益的發展路徑,重點發揮閩台民間信仰、族譜、涉台文物與閩南方言的優勢作用,探索“產官學民”協作機制,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廣覆蓋的交流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