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應接過魯哈尼的橄欖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7 11:58:18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伊朗核僵局持續10年後、伊朗新總統魯哈尼就職兩個半月後、伊美總統30多年來首次通電話20天後,伊核問題談判15日至16日在日內瓦舉行。

  新華社發表時評文章稱,此次對話,伊朗表露誠意的力度空前:從對話前陸續釋放的積極信號,到會談中提交的三階段方案和“首次非常詳盡的技術討論”,再到16日主動放話或允許對其核設施進行突擊檢查,一再提升人們對“突破性進展”的期望值。一位美國外交官感嘆,這是他參與談判兩年來,“與伊方最熱切、具體、直接、坦率的一次對話”。

  伊朗的懇切不難理解:近些年來,西方不斷加大制裁力度,對伊朗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失去六成石油出口收入,貨幣貶值40%。人心思和的社會氛圍,讓立場溫和、主張和解的魯哈尼在總統直選第一輪就勝出。

  魯哈尼上台後,從伊核僵局、伊美關係再到伊朗與整個西方的關係,融冰、破冰的動能都在以明顯加快的速度積聚。就在伊核問題談判啟動當天,伊朗國家通訊社報道,英國和伊朗將在兩周內互設僅次於大使級關係的代辦。

  除了“人和”,破解伊核僵局的“天時地利”也在顯現。尤其是敘利亞化武危機在聯合國框架下峰迴路轉之後,無論美國、中東各國還是國際社會都看得更加清楚:打,解決不了敘利亞化武問題,更解決不了伊核問題;再強硬的制裁,雖能破壞伊朗經濟,卻不能阻止伊朗持續提高核開發能力。伊核僵局久拖不決,對美伊兩國、中東乃至世界和平穩定都不利,最終結果只會“共輸”。

  正如美國學者法里博爾茲.加達爾所說,伊朗與美國其實也存在共同利益。在改善伊拉克安全局勢、外交解決敘利亞危機、美國明年底撤軍後阿富汗的安全穩定等方面,伊朗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