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陸傳傑語中評:日殖民台灣血腥掠奪農業資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3 00:14:59


台灣文史作家陸傳傑。(中評社攝)
  中評社台北7月13日電(記者 方諾妮)台灣文史作家陸傳傑最近出版《隱藏地圖中的日治台灣真相—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對日據時代日本殖民地政府血腥掠奪台灣資源有深刻描述。他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說,台灣有句諺語:“天下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就是指當時台灣農民不甘辛苦所種的甘蔗廉價賣給糖廠,過磅時還被偷斤減兩所吐露的心酸。“三個保正80斤”更嘲諷三個里長站上糖廠的磅稱加起來只有80斤,來凸顯總督府專賣事業的糖廠坑殺台灣農民的惡劣行徑,後來的農民運動、抗日運動都是由此而來。

  1959年出生於澎湖馬公的陸傳傑,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曾任記者、《大地地理雜誌》總編輯,熱中收藏老地圖,從中進行文史研究,著有《裨海紀遊新注》、《南管賞析入門》、1992年榮獲金鼎獎雜誌編輯、《圖說台灣地名故事》、《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航向台灣---台灣舟船志》及《隱藏地圖中的日治台灣真相—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等書。

  陸傳傑強調,當時的台灣是以大量輸出廉價的農業產品,換取高價的工業產品。最明顯的例子,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興建十餘家規模龐大的製糖會社,但直到戰爭結束殖民統治,台灣竟然沒有一家機械化的紡織廠。日本對於台灣的建設,本質上是以殖民者的利益為考量,進行剝削與榨取,並不是以建設台灣為目標。部份人士對日據時代實在過度美化。
 
  陸傳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後,基於統治與發展產業的需要,繪製了都市計劃、鐵公路、軍需產業、水利設施族群人口等各式各樣的地圖。從樟樹的分佈圖及各糖廠的勢力圖,讓人看到“工業的日本,農業的台灣”殖民政策下,樟腦產業對原住民生存的血腥掠奪與糖廠制度坑殺蔗農的狀況。

  他表示,在“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政策定位下,日本大量開發台灣的農林資源。當時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樟樹純林,生產全球95%的樟腦。開發森林危及到以採集為生的原住民生存,於是遭受到原住民的反抗。為了獲得全球的定價權,日本發動大規模的“理番”戰爭,企圖鎮壓妨礙樟腦生產的高山地區原住民,使得樟腦產業成為血腥產業。不過就在“理番”戰爭獲得全面勝利之際,德國研發出人工合成樟腦,台灣生產的樟腦出口幾乎陷入絕境。當時繪製的樟樹分布圖與隘勇線前進圖,正說明了發展樟腦產業與推動“理番”政策的關係與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