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騙術“圍獵”老人凸顯精神養老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8-02-28 17:25:19


2016年8月23日,房山六渡某酒店會銷現場,領隊們給老人看此次會銷的“貨”。
  在保健品推銷、紀念幣收藏品拍賣、“會銷”、高息理財等騙術的“圍獵”下,一些老人少則損失數千元,有的被騙光一生積蓄,負債累累。老年人容易被騙的原因複雜,除了自身接受社會信息少、防騙意識低等特點,也有心理、家庭甚至社會的因素。

  老年人掉入保健品推銷、投資理財營銷之類騙術的陷阱,其實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這并不是老年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常識、缺少識別風險能力,在諸多被騙的老人中不乏退休的幹部與教師。而透過諸多案例則可以發現,健康與理財是老年人容易上當的“軟肋”,同時,幾乎所有的騙局打的都是“溫情攻勢”,騙子以幹兒子、幹女兒相稱,營造親情關愛的幻象。很明顯,老人容易受到騙術的“圍獵”,更大程度源於騙子迎合并利用了老年人共有的心理需求。

  其一是老年人的作為感和存在感。老年想投資理財、賺錢為子女留下財富,主要是害怕失去價值與意義,擔心自身無用被邊緣化。其二是老年人對健康的擔憂。步入老年後,身體各機能下降甚至出現問題,出於對死亡的恐懼,“生”的本能就會被激發。第三是親情關愛的渴望。老年人家庭中逐步退出主導的地位,退休後生活與社交圈子大幅萎縮,時間充裕卻無法填補,特別是子女因種種原因,使得陪伴與關愛缺失,出現情感寄托危機。

  老人年被騙術“圍獵”,反過來講其實是騙子提供了精神需求錯位的“替代滿足”,騙術的陷阱固然需要警惕和防範,但是老年人共有的精神需求如何安全、健康、有效的提供恐怕更值得反思。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