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王春新:從“三元經濟”看香港如何啟帆遠航
http://www.CRNTT.com   2021-05-05 09:53:32


 
 
  二、創新“一元”,突破科創產業

  香港在貿易及物流產業相對衰落之後,啟動傳統部門的關鍵在創科產業。韓國在這方面早有先例,該國在八十年代出口額尚不如香港,為了向創新型經濟轉型,韓國把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外移,本土致力發展創科產業,並取得很大成功,此後不僅出口額很快趕上香港,而且基於本土製造的出口產品附加值率數倍於香港,帶動經濟快速發展。香港在八十年代也把依賴低成本的加工工序外移,但本土製造業沒有轉型提升,因而多次失去了發展高增值創科產業的良機。

  歷史地看,香港的確具備發展創科產業的一些必要條件,如擁有全球頂尖的基礎科研力量、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科研體系、世界級的金融服務業,以及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等優勢,且在回歸後不遺餘力地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政府投入資金超過千億,可惜始終欠缺實效。關鍵不在於R&D投入不足,也不在於本港高校一向有重學術、輕應用的傳統,而是欠缺創科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整體創新環境,包括社會主流的創新意識、正確有效的創新模式、政府政策的引導推動、科技與產業的密切對接、不拘一格的創新人才、創新科技與創新金融的深度融合,以及相對合理的創新成本等等,與營商環境有很大不同。換句話說,缺少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才是香港創科產業遲遲無法取得突破的真正誘因。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香港2019年創新及科技產業增加值只有234億港元,僅佔本地GDP的0.86%。反觀深圳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多達10,156億人民幣,約為香港的50倍,佔GDP比重高達37.7%,主要原因是深圳的創新環境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一流的,支撐著創科產業不斷登上新台階。由此可見,香港要在發展科創產業上取得突破,首先必須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具體做法我們將另文探討。

  其次,突破科創新產業,還需要與大灣區加強合作。科技運用研究及產業化正好是大灣區的強項,完全可以填補香港中下游之不足。未來大灣區科技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立足於互補短板,一方面以香港全球頂尖的基礎研究能力去補大灣區基礎研究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以大灣區高超的科技運用研究和產業化水平去補香港的短板,全力協助香港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尤其是在特區政府鼓勵發展的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領域。未來香港和大灣區若能攜手深化合作,就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趕上或超越美國矽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