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大灣區建設啟動5年來,取得了顯著發展成效,向富有活力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樊鵬文章表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去5年,香港特區把握發展機遇,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下優勢地位和自身所長,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灣區規劃發展,為香港經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助力譜寫了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的時代篇章。
文章介紹,攜手共建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大灣區是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的高地,也是香港發揮獨特優勢的最佳平台。5年來香港持續深化粵港澳合作,同其他灣區城市和人民一道凝聚了攜手發展大灣區的高度共識,形成了齊頭並進共建大灣區的良好態勢,大灣區建設進入融合發展的新階段。一方面,香港立足自身在金融、航運、貿易、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全力促進和支持區內經濟發展,提升大灣區在國家雙向開放中的角色和功能;另一方面,積極引導香港優勢產業進入大灣區市場的廣闊空間,為大灣區經濟乃至國家發展注入新動力。
協同推動制度規則全面銜接。香港在促進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互聯互通基礎上,著力協同深化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軟聯通”。5年來,粵港澳開放型經濟體系加速推進,城市建設和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大灣區投資、就業、就學和居住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三地民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大灣區是人才高地,大灣區建設給港澳青年帶來了無限發展機遇,香港特區政府攜手內地積極促進粵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協同推進重點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便利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不斷探索重要領域改革創新。創新驅動是世界一流灣區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粵港澳大灣區是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的重要試驗平台。香港作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在金融、科技等多方面同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有著鮮明互補優勢,5年來粵港澳三地之間在創新方面的合作空間越來越大,灣區內實現資源共享、合理分工、協同創新正當其時。中央賦予大灣區金融改革探索的權限,香港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開放合作,探索金融制度高水平開放,支持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功能建設。科技是香港的另外一項重要創新優勢,香港擁有頂尖的基礎科技力量。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將深港河套列入粵港澳四個重大合作平台。香港把握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吸引全球科研人才,參與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科產業鏈,同深圳的應用科研和製造業能力形成互補優勢,多舉措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帶動粵港澳科技創新資源向產業鏈高端集聚,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
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作出貢獻。建設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國家推動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的樞紐工程。5年來,大灣區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國際商業網絡更加密集,資本市場和自由貿易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香港作為蜚聲全球的國際金融與商貿中心,不僅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國際循環的重要交匯點。當今世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正發生深刻調整,粵港澳大灣區面臨著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等重大外部挑戰。“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列入未來發展計劃。在此背景下,香港適時提出了“機場城市”策略,充分利用自身獨特地理位置優勢,將機場核心功能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強化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不僅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中的布局地位,也使香港同周邊國家地區航空布局更好地融為一體,極大促進了大灣區人流、貨流、信息流向周邊和全球的擴散,充分發揮了灣區作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的樞紐作用。
文章強調,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大灣區建設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寬廣。只要香港把握好難得機遇,繼續乘勢而上,必將獲得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東方之珠”將再次閃耀光芒,大灣區建設也將譜寫更加精彩的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