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4月13日抗疫記者會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2-04-14 00:26:14


 
 
  記者:現時社區隔離設施少了那麼多,但專家曾提及無可避免會有第六波疫情,屆時會如何處理大量確診者?是否主要會讓確診者在家隔離?室內體育館現時用作長者暫託(中心),會否有計劃或時間表於日後還原?另一方面,即將復課,學生每日要進行快測,很多家長和校長都認為每日做很困擾,政府有否計劃快測須維持多久?有否考慮疫情發展至哪個階段便無須再做?已完成接種疫苗的學童可否相隔多數天才做一次?另外是“漏做”的問題,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可能相對較差,有時連功課也忘了做,更何況是快測,教育局指這批學生可在學校補做,但學校說不適合,那他們怎麼辦?是否忘記做快測便不能上課,或者會否有較彈性的處理?謝謝。
 
  行政長官:三條問題。第一,關於社區隔離設施,我剛才已詳細交代各類社區隔離設施目前的情況,亦已說明往後若有大量人士須進入隔離設施,將以方艙,即由中央援建、在六幅土地興建的社區隔離設施為主。現時設施非常足夠,即使日後再有一定規模的疫情爆發亦足夠。大家不要忘記,我們還有三個大型社區隔離設施未交付,分別位於啟德郵輪碼頭附近、竹篙灣第二期及落馬洲河套區,合共有30 000個床位──單位則會少一些,因為是一個單位設數張床──即使有新一波疫情,亦應足夠應付。經歷了第五波疫情,市民亦已習慣衞生防護中心落實的分流分層隔離及治療,即第一、第二層進入醫院治療;第三層入住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或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第四層入住社區隔離設施和長者暫託中心;第五層──若他們符合數項條件,包括個人身體狀況,即他們並非高風險人士、沒有長期病患或風險,家居環境亦適合,例如有自己的房間、獨立洗手間;自顧能力強──這些患者可以家居隔離。有了這些在第五波疫情建立的系統和制度,以及已提升的能力,我們非常有信心即使出現下一波疫情──但最好不要發生──我們汲取了很多經驗,應有能力應對。
 
  暫時的做法是,若設施能交還,我們便交還,因每個設施都有其本來的用途──酒店有酒店的用途,公屋有公屋的用途,體育館亦有體育館的用途。經評估認為適當後,我們會盡量騰出這些本來有另外用途的公共設施予市民使用,今日率先會交還5 500多個房屋單位予已獲分配、預配或即將獲分配入住的家庭使用,從而改善其生活環境。
 
  第二、第三條問題均關於學校復課。學校復課一定有風險,因會有人流聚集,另外如你所說,有些學童年紀很小,在佩戴口罩、保持距離方面不太謹慎。當然,學校當局一定會確保落實相關措施,但亦難保不會出現風險,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平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回校進行社交活動及與同學相處的需要,但同時亦要管控風險。我們已交代有幾方面管控風險的工作,其中一項就是確保當天進入校園的師生沒有受感染。現時唯一能快速確認他們當天進入校園時沒有受感染的方法就是通過RAT,快速抗原測試結果為陰性便可回校。但快速抗原測試不可相隔太久才做,因病毒的潛伏期很短,即使此刻或今日的結果是陰性,不代表明日也是陰性。我們考慮了衞生防護中心的意見,認為至少在初階段,當社會剛剛步入復元的階段,應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檢測,希望家長或學生在過去三日,即四月八日、九日和十日已習慣進行快速抗原檢測。但我當日也表示,我們並非要求學校長期──直至暑假──仍須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檢測。我們已表示會在復課數周後檢視,包括進行快測的頻率,即是否仍要求每日做,以及哪些人要做、哪些人不用。一般專家的意見認為即使已接種疫苗仍會受感染,否則每日下午四時三十分的新聞發布會不會公布陽性個案中有多少人已接種疫苗、多少人未有接種,有些甚至已接種三劑。已接種疫苗並非免疫,仍然會受感染,但好處是不會變為重症,入院機會較微,更不會因而死亡,這些都已有數據證明。已接種疫苗仍會受感染,若我們豁免進行快速抗原檢測,已接種疫苗而受感染的教師或學生回校便會把病毒帶進學校,感染其他同學,特別是未有接種疫苗的同學會有很高風險,因為會有變成重症的機會。所以這是很科學的工作,並非隨意的決定。當然,這方面的工作須要所有學校、校長、教師和家長配合,這正是齊心抗疫、眾志成城,每人都做好份內工作,令香港可盡快恢復正常生活。謝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