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4月13日抗疫記者會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2-04-14 00:26:14


 
 
  記者:林太、局長,你好。首先,想問關於社區隔離設施,現時確診個案回落至1 000多宗,可能一至兩間方艙醫院已可容納所有確診病人,接下來會否集中以某一、兩個社區隔離設施接收患者,其餘多出來的方艙醫院會否可能暫作其他用途,即善用它們,而非閒置以等待患者?另外,想問局長,早前房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指為全港公屋改善排污渠的工程,原本預期八月開始進行,現時前期工程準備如何?是否可如期八月開展工程?另外,想問林太,星期一你提及有關學童接受快速測試,一些有經濟需要的學童才會獲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但有政黨及家長反映,政府應派發給所有學童較好,因這些始終是他們必須使用的工具,以及剛才林太提到,接下來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可能某些高風險活動都須進行快速測試,會否因需求變相增加而重新考慮派發多些測試包給不同市民?謝謝。
 
  行政長官:我回答第一和第三條問題,請陳帆局長說說房委會的工作。目前來說,作為主流的社區隔離設施將是六個新建在土地上、經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能提供近5 000個單位,床位則超過17 000張,因一個單位有數張病床。我們採取的政策並已告知市民,除非出現極端情況,否則不會將陌生人士置於同一單位,因此現時很多時候是一個人住在設有三張病床的單位。今日未盡用六個設施內的單位,但該六個設施所在的土地並沒有即時用途,因此最佳方法是備用;內地亦如是,有時方艙醫院建成後也是“清艙備用”──清空後備用──沒理由現在將之拆掉,因全球疫情仍未穩定,世界衞生組織目前仍認為新冠病毒大流行。你問及運作方面,說不如不要全開六個設施,只開數個,這要保安局作為領軍的專責小組來研究。以我所知,現時有些設施使用程度較高,有些較低,太集中亦可能導致運作上有困難,這是運作上的考慮,我會留待保安局研究。我們不會短期內取消使用這些設施,因一定要為香港做好最佳防護,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新一波疫情。
 
  第三個提問有關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我聽到這些訴求,不過我希望重申一個原則,此原則適用於很多政府工作,就是我們應將公共資源運用於最有需要人士身上,我希望大家不會反對此原則。若每樣物資都由政府供應,我們就不是現時只用6,000億元開支的政府。這些是公共資源,一定用於有需要人士身上,何謂有需要人士?界線有時劃得較嚴緊,例如社會保障系統每月發放的補助,界線會劃得較嚴緊;至於物資派發,界線可定得較寬鬆。即使在學校,環境也有不同,學生來自不同經濟背景、家庭環境,每年開學,無論是否來自富裕家庭,每名學生都獲發2,500元學生津貼,此津貼在這兩年可補助學生購買防護裝備。至於每日須進行快速抗原測試,正如一直以來我們為學校提供免費口罩──學生已佩戴口罩上學兩年多──也非全部學生獲派發,只是派發給有需要學生,這符合我剛才說應將公共資源用於有需要人士身上。今次為學校免費提供快速抗原測試包已算是最寬鬆,我們早前到現在派發了9 300萬個口罩給學校,只派發給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的家庭及學校書簿津貼計劃下領取全額津貼的學生──領取全額津貼即家庭環境更欠佳。今次我們預算派發1 000萬套快速抗原測試包給有需要學生,將不單包括綜援家庭學生,亦包括學校書簿津貼計劃下領取全額及半額津貼的學生──領取半額津貼即家庭環境稍微好點,我們認為這是十分合適的做法。正如我所說,若每樣物資都全民派發,對特區政府的公共資源會帶來影響。特區政府的公共資源受太大壓力,最終受影響的還是市民,到有需要時,我們就不能就個別措施聚焦提供更多支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