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統計,“十三五”以來,全國累計整治修復海岸線1680公里、濱海濕地超過75萬畝,改善和提升了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有效恢復了中華白海豚、中華鱟等珍稀瀕危動物的栖息地,減輕了對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干擾。此外,還增強了人民群眾臨海親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構築了海岸帶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屏障。謝謝!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白皮書裡介紹到,去年浙江省“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獲得了聯合國“地球衛士獎”。請問,截至目前,這一海洋減塑模式的推廣應用情況如何?中國為全球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還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謝謝。
郭芳:謝謝您對“藍色循環”的肯定。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目前確實是全球性難點,也是大家的關注點。浙江台州探索形成了“藍色循環”海洋塑料治理新模式,採取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打通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資源高值回收利用和漁民共同富裕的路徑,實現了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的共贏。因此,它在2023年全球2500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殊為不易。
目前,“藍色循環”推廣應用步伐是很快的。據我們瞭解,不僅在浙江全省,也推廣到了長三角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福建、山東、海南都設立了“藍色循環”示範中心。“藍色循環”這個模式在國際上也得到充分認可,新加坡、法國、德國、韓國、日本、泰國、瑞士也都在推廣應用。不僅是原來比較單一的塑料廢棄瓶,一些海水養殖的漁網漁具現在也都納入到回收序列當中。
“藍色循環”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和運營模式,高質量的海洋回收塑料再製品,得到了不少跨國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甚至海外政府機構的青睞,參與主體越來越廣泛。為此,生態環境部聯合多部門聯合印發《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更好推動海洋垃圾的回收收集,為“藍色循環”這樣的項目提供更多的原料。我們相信,應該能夠進一步發揮良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