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蘭山岩畫景區(中評社 李子寧攝) |
中評社銀川7月31日電(記者 李子寧)“探訪星星的故鄉——海峽兩岸記者寧夏行”聯合採訪團一行來到銀川市賀蘭縣的賀蘭山岩畫景區,感受生動形象的千年歷史文化。
據瞭解,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岩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岩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岩畫。賀蘭口距銀川城50餘公里,位於賀蘭山中段的賀蘭縣金山鄉境內,山勢高峻,海拔1448米,俗稱“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餘幅個體圖形的岩畫分布在溝穀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為主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此外,賀蘭口岩畫是不同時期先後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時期的畫像。刻制方法有鑿刻和磨制兩種:鑿刻痕跡清晰,較淺;磨制法是先鑿後磨,線條較粗深,凹槽光潔。賀蘭口岩畫的題材、內容與表現手法都十分廣泛,富有想像力,給人一種真實、親切、肅穆和純真的感受。眾多岩畫為我們瞭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狀況、風土人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物資料,堪稱是一處珍貴的民族藝術畫廊。
賀蘭山岩畫管理處副主任張建國向記者表示,岩畫可以說是遠古時期一種通用的世界文化語言,通過岩畫的圖案,現代人可以瞭解遠古先民的智慧和力量,這對於史前歷史的重構、書寫和對現代人的啟發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另外,景區也通過岩畫的活化利用以及文創產品的開發,讓更多的人來瞭解賀蘭山岩畫,拉近與現代人的距離。
“探訪星星的故鄉——海峽兩岸記者寧夏行”聯合採訪活動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與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共同組織。來自兩岸及香港的媒體記者將在7月25-31日期間,赴寧夏銀川、吳忠、中衛等地,全方位、多角度瞭解寧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