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台灣過去在處理外籍移工有很多的問題,包括不良仲介和語言文化的落差,其實都沒有認真去處理,根據政府統計資料,台灣在去年底大概還有75萬的外籍移工,但失聯移工卻有約8.5萬人,也就是每10個外籍移工來台就有1個失聯,這些問題才會造成民眾對治安與社會安全的疑慮,但政府卻未先想辦法解決問題把破洞補起來,現在又引進新的移工,民眾當然就會更加擔憂。
針對“勞動部長”許銘春的“膚色說”,方天賜則認為就是單純的失言,許銘春的用意原本應該是想藉由媒體專訪來宣揚開放印度移工政策,但卻因為失言引起風波,而此事在印度也已發酵,他原本還沒注意到,是在印度的幾名友人傳訊息問他,為何台灣官員會提到膚色的事情?他才知道此事,這也讓一些印度友人有些沮喪與芥蒂。
方天賜表示,連部長都會失言了,更何況是對一般社會大眾?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是因為台灣對印度的瞭解不夠完整,政府不應該什麼事都推給“認知戰”,既然現在MOU都已經簽了,而印度也一直是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就可藉此機會來檢討台灣的新南向政策。
新南向政策的重點不是衹有經貿,還包括人文交流。方天賜說,新南向政策不應該只看經貿數字,至少直到現在台灣民眾對印度的瞭解還是不夠,應該讓民眾有機會能進一步更完整的去認識印度這個國家,而因為現在是看守“內閣”的狀態,有些官員可能不會留任,所以有關未來開放印度移工的執行面相關細節,應該要留給520後的新政府去談。
方天賜提到,外籍移工的仲介制度也應該被檢討,如何把仲介費降到最低,應建立透明機制讓想來的外籍移工都可以來,而不是讓這塊大餅只掌握在少數仲介手上,萬一碰到不良仲介引發的問題會更大,也可能因此讓失聯移工問題變嚴重,這些都是需要再去檢討與改進的。
印度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化,在飲食習慣上跟台灣也有很大的不同。方天賜舉例,像印度教徒是不吃牛肉的,也有許多吃素人口,所以台灣應該與印度合作,至少先架設網站來提供雙邊生活文化差異的資訊,並提供日常用語基本會話翻譯,一方面讓台灣民眾可以藉此更認識印度,另一方面也可讓有意到台灣的印度移工能先做好準備,讓他們到台灣的適應時間能縮短,而這些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人力或成本就可以完成。
方天賜強調,未來印度移工來台後,也應針對個別需求,安排到各大學的華語中心去進一步學習華語,另外也應善用台灣在印度設置的華語教育中心,這些原本就有的資源應該要被善用與連結,為未來印度移工來台先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