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困於“統戰”魔障之下,台灣連接受大陸的救災援助都是選擇性。 |
中評社台北8月24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兩岸關係在馬英九上任後有了重大突破,這次台灣88水災,正好提供一個檢驗機會。面對大陸愛心源源不斷湧入,很遺憾地,台灣卻自困於“統戰”陰影,瞻前顧後,僅願選擇性接受援助。
民進黨執政時代的兩岸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逢中必反”,“反中”還有個雙胞胎叫“恐共”。綠朝所有兩岸政策都可以看到這對“雙胞胎”的影子,舉凡禁止半導體產業登陸、拒絕陸資入台、不允許民進黨重要人物赴大陸訪問等等。綠營總認為,企業西進會掏空台灣、陸資入台會挾帶統戰目的、綠要角登陸則會被收買…,無一不反,無一不怕。
綠朝的“逢中必反”政策在國民黨執政後,下台一鞠躬,取而代之的是馬英九的兩岸和解政策。只不過,扁8年任內撲天蓋地型塑的“恐共”氣氛,依舊在台灣上空盤旋不散。綠營人馬持續操作“恐共”來推動台獨理念,不讓人意外;倒是馬政府一邊推兩岸和解,實際上也沒有走出綠營所設定的框架,不論是真的“恐共”,還是認為台灣人民“恐共”所以不敢放手推動,都使兩岸距離正常往來還很遙遠。
以台灣這次的救災為例,馬政府願意接受美軍支援直升機、韓國搜救隊、國際志工,就是不願意接受大陸同等的支援。以日前大陸運抵屏東縣的第一批組合屋為例,由於台灣工人沒有組裝經驗,施工過程遭遇不少難題,綠營媒體逮到機會即猛轟捐贈單位不負責任,東西運來就不管了。實際上,大陸早已表示願意支援技術專家隨同抵台,接受與否在台灣。
在承平的時候,馬政府限縮兩岸交流,儘管招致部分抨擊,也還沒有什麼立即負面效益。但在救災的時候,資源愈早進來,災區復原、搶通的時間愈快,以受災最嚴重的屏東縣、高雄縣為例,災害發生迄今已經半個月了,還有很多村落道路尚未搶通,房子還泡在水裡、街上滿是泥濘。這除了是救災指揮系統出問題,機具、人力不足也是關鍵。
導致現在整個災區還是一團亂,民生物資滿溢、散兵游勇的志工太多,災民每天在收容所等著各路慈善團體來發慰問金,看起來處處都是愛心,這一切卻對早日搶通災區道路、安頓災民幫助有限。大陸願意派人來台協助,馬政府拒絕,只好一天拖過一天,慢慢來,眼看著9月初就要開學了,很多災民心急如焚,對馬政府、劉內閣的怨氣才會如此之深。
馬政府連救災都不敢放手接受大陸協助,顯示這股“恐共”氣氛有多嚴重。當然,這不盡然就是馬政府的思維,也有部分原因可能是馬政府不願在這個節骨眼讓綠營以此作文章,干擾救災、重建。但即使是如此,馬政府在救災關鍵時刻,仍無法掙脫綠營集中火力炒作的“統戰”議題,還是讓外界非常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