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16日電/文化評論者南方朔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國民黨的上層一直相信台灣的政治板塊是藍大綠小,而最近兩年來的多次補選及地方三合一選舉,國民黨之所以全敗,主因不是綠色選票增加,而是藍軍有許多人含淚不投票。正因為有這樣的認知前提,國民黨遂相信這次五都選舉只要打成藍綠對決,藍軍士氣就會大盛,藍色選民就會回籠,藍大綠小的優勢就能發揮作用。這個邏輯因而主宰了國民黨這次選舉的策略,它在北高中對民進黨展開凌厲的攻勢,這種風格宛如過去的民進黨。
但民進黨這次選舉卻作風大變。對所有可能被國民黨轉變成統獨之聲的話題,民進黨全都避開。民進黨很清楚的知道,把選舉打成統獨大戰,等於掉進了國民黨的陷阱,由於稍早前的民調,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全都排到了前面,而國民黨則都在後段班,這顯示出台灣的人心已在變,民進黨的治理能力已被改變了的民心所肯定。
文章說,因此治理能力遂成了民進黨的競選主軸,為了配合這樣的主軸,民進黨的候選人遂表現得相當緩和。蔡英文使出非常傳統的市場拜票及沿街握手這種非典型式手段,蘇貞昌更是猛辦音樂會,自己都上台又唱又跳,陳菊縱使被國民黨窮追濫打,也未改她那種溫和選舉的方式。民進黨這次把激情牌讓給了國民黨,這代表了民進黨已在進行某種轉型,它眼睛所看的是全台灣大約三○歲左右沒有特定政黨偏好的中間選民,它要用非典型的選舉行動,新的親民作風,來爭取這類選民的信任與認同。
這次五都選舉乃是近年來台灣最撲朔迷離的一次選舉,由於國民黨與民進黨已明顯的主客易位,縱然國民黨已展開大動員,媒體的民調也都各有起伏,增加了人們對選情判斷的困難,我們甚至可說不到選票開出來,究竟鹿死誰手,可能極難論斷。而我最關切的,乃是那大約三成無特定政黨偏好,也始終未表態和拒表態的選民之動向。我所擔心的,乃是國民黨現在已是執政黨,而且還執政已逾兩年,一個執政黨天經地義的必須以政績來爭取選民的支持,而今國民黨政績堪疑,為了保衛政權而走激情路線,這是國民黨的新黨化走向。
而由新黨的過去發展軌跡,它初起時以危機感團結藍色群眾,但終因過份好戰而和多數選民愈行愈遠。這是個自我邊緣化的過程,國民黨繼承了民進黨過去的激情路線,這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選擇?會不會反而促成三成左右無政黨偏好選民的大反彈,十一月廿七日就會得到證明。
文章說,近年來,台灣無論政論界、現實政治圈,甚或政治學術圈都迷信政治基本盤之說,搞政治的也相信這種基本盤的存在。基本盤之說深入政客心裡,已使他們失去了政治人物最需要的警愓之心;反正有著基本盤的存在,做好做壞有甚麼關係,基本盤這種說法如果深入探討,它可以說是變成了政客視選民為道具的心態。基本盤這種說法使得政客們對選民缺乏了去瞭解和傾聽的意願,他們當然也不能理解到國民黨以前靠著龐大的組織及媒體支配力,可以維持住藍大綠小的局面,但隨著台灣選民持續的變化和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基本盤這種說法其實已告瓦解了。
選舉選到最後,對一個執政黨,真正重要的是要看它端出多少政績,擘劃出甚麼樣的願景,而不是看它有多麼厲害的煽動激情的能力。近代政治學有「相互性」(reciprocity)這種說法,它的意思是指人的行為必須在互動中維持住一種最恰當的水準。為政者對前朝一路狂砲亂轟,對政敵窮追濫打,而且找個理由就要上街鬧事,這種追討對手不遺餘力的搞法,坦率而言,這已超過了適當的範圍。它可能會讓基本盤群眾回籠,但卻可能趕走更多不是基本盤的選民群眾。
文章說,台灣的中間選民從來就不喜歡政治搞得太激情,阿扁以前就是激情政治搞得太厲害而失去人民的認同。在這個民進黨轉趨溫和的時刻,國民黨卻日益激情狂熱,特別是最不夠資格罵人的罵得反而最大聲,他們要穩固基本盤時,不能不慎防中間選民的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