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劉兆玄:華文知識庫不談政治,求同存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7 15:29:04  


劉兆玄指出,“中華語文知識庫”不是談政治,而是談辭典,凡是適合用的、常用的辭都會放進去,全部並列、求同存異。(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2月27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國家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今天上午提出網路雲端建立“中華語言知識庫”計劃。有關兩岸名稱、機關等涉及政治敏感議題,劉兆玄說明,知識庫不是談政治,而是談辭典,凡是適合用的辭都會放進去,而且會全部並列、求同存異。

  劉兆玄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知識庫的計劃,文化總會結合信息工業策進會、李國鼎基金會、中華電信、華視及大陸“中國辭書學會”等專家學者的意見,成立網路雲端的華文知識庫,預定明年(2011年)底順利上線,2015年完成《中華大詞典》,明年初華視也會推出“兩岸每日一詞”影片節目。上午的記者會上也透過相聲介紹兩岸用語差異,以及負責編纂的前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張文彬博士說明知識庫內容兩岸用字、意義不同的設計。

  關於如何解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政治敏感用辭的問題,劉兆玄表示,我們不是談政治,而是談辭典,凡是適合用的辭都放進去,但只要是兩岸人民都常用的辭,就會放進去,所以兩個都會存在。

  他指出,如果兩個辭指的是同件事,或一樣的字,就會放在一起,再解釋字義、聲音是否相同,這是反應現實,可以說是一個文化紀錄,所以會全部並列、求同存異。

  張文彬說明,兩岸政治議題需由兩岸政府共商解決,知識庫推出的前幾年,都不會放進兩岸機關等政治敏感議題。

  劉兆玄指出,知識庫本身會建立一個機制,納入的字辭會依照使用率來決定,所以是很科學的,首先蒐集資料,觀察使用頻率,然後再以專業的角度看與這字辭相關的信息,選擇常用的信息,予以編纂,然後經過兩岸交叉審查加強正確性,全部準備建立好,才會進到知識庫裡。

  他說,漢字除了歷史久遠、源遠流長外,還有一個重大特色是“藝術性”,人類現在使用的文字都是用視覺去看,而非用聲音、拼音,所以文字有很強的視覺藝術,要變成知識性的資料,漢字就會展示各種書法,例如王羲之的行書、于佑任的草書,儘量把科技帶來的便利加以運用。

  他表示,將來也有很多產品,利用知識庫的資料,可以拿下來變字典,也可以拿下來變電子書、或放進個人手機,只要在智慧財產權解決、沒問題後,會有各種產品,甚至可以加值,但這都是後端的,目前先推出網路版。

  他指出,知識庫將來會提供一塊園地,納入網路參與者的意見,但會經過審查,如果只是少數人使用就不會放進去;若涉及專業領域,例如物理、科學工程等,也會採彈性作法,廣邀專業學者專家參與討論。

  對於兩岸使用知識庫的內容是否會受限?劉兆玄表示,知識庫的內涵是一樣的,兩邊各自使用,如果有什麼因素的話,台灣的呈現會是最完整的。

  至於兩岸字體該如何稱呼?劉兆玄強調,沒有誰有權利、權威去規定字要稱正體或簡體,或是繁體、簡體之稱,其實台灣部分語言學者也不贊成稱“正體字”,他們認為字是不斷演化,不必定於一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