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名學者:台拒ECFA經濟必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4 00:13:49  


 
  他指出,韓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團結、堅毅、重視國家榮耀,縱然內部也有不少政治爭拗,但是在對外爭取整體利益的時候,很容易就可以團結一致、舉國投入於同一目標。這方面的特點,正正顯現在電子產業的成長過程中。在90年代初,韓國的電子業水平不如台灣,更遠遠落後於日本,但是政府決心要打造出幾個國際大品牌,為此不惜一切,由國家斥巨資支持企業研發,導致負債纍纍,期間並經歷了97金融風暴的衝擊,全國人民捱了好多年苦日子,才有今天的三星和現代等超強企業,支撐了經濟半壁江山。

  鄭國漢強調,台韓的經濟模式有所不同,韓國由政府主導支持大企業,台灣更倚重中小企自發創新,因此享有高靈活性,兩者各有優劣,他並非要台灣仿傚韓國的模式。但是問題在於,就同一產業而言,台灣的科研投入確實遠遠不及韓國,這直接導致了兩者今天的經濟實力差距,且這差距還在繼續擴大。而經濟模式並不能解釋台灣科研投入的落後,正如美國的經濟模式與台灣相似,都是著重企業自我發展,但美國企業的科研投入是驚人的。

  科研投入嚴重落後

  說到底,問題的癥結在於,自90年代中後期起,台灣企業對科研的投入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原因何在?鄭國漢直指,這是政治因素使然。他指出,一方面由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開始,直到陳水扁掌政,台灣當局的立場都是不鼓勵企業西進擴張投資,甚至還策動廠商“南下”到東南亞其他國家投資發展,這就使台灣企業錯失了大陸龐大的生產資源和市場,而在東南亞的投資又終於失敗,整個方向性錯誤,造成嚴重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ECFA首次協商北京登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