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怪不得公務員不敢勇於任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0 15:03:34  


  中評社台北7月10日電/台灣聯合晚報今天社論指出,肅貪、查弊喊得震天價響之時,發生了一件“涉弊的沒事,查弊的下台”的憾事。“國安局”政風處長汪兆華辭職下台,外人霧裡看花,“國安局長”也出面說了些“尊重個人意願”的場面話。但熟知內情者都感不平,不只一家媒體報導了軍情單位派系鬥爭的內情,也揭露某些組織內勇於任事者多半要被整肅出門的下場。

  此一個案的真相難以完全澄清。不過,公務體系裡聽到這種故事,大概不陌生也不令人訝異。論人性,“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詩人北島的感慨一針見血。但此刻要討論的是整體官僚文化的問題。如果“涉弊的沒事,查弊的下台”之情節竟有若干代表性,且與一般百姓對公務員“能推責任就儘量推”的印象相去不遠,則值得追問的是:公務體系為何“敢做事”的人反而常變成眾矢之的?孰令公務員不想、不能、不敢勇於任事?

  官僚習氣怠惰顢頇,老百姓幾乎視為當然,忍耐久了也就習慣了。但如果領導者銳意改革,不是不能開創新氣象。憑良心講,陳水扁初任台北市長時厲行行政革新,就曾令市民耳目一新。馬英九初上任時強調公務員應苦民所苦,也曾向公務員喊話要為民興利,不要在“不做不錯”的心態下擔心圖利他人。這項宣示若能貫徹執行,且明快建立獎懲機制,未嘗不能鼓勵出一番勇於任事的風氣來。

  卻可惜,新政府的博士團隊,潔身自好有餘,大刀闊斧開創風氣的魄力卻受阻於“不沾鍋”的習性,一聽到批評就起疑了,一遇到障礙就裹足了。想做事的人,還沒伸開手腳,就先被“圖利他人”的邊線捆住不能動了。敢做事的人,一封黑函幾句流言,就足以辱人形象毀人名聲,汪兆華據報導就是不堪黑函之擾而“自動請辭”,有心人的操作反而越發囂張。如果公務員多做就要擔多錯的風險,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則誰要勇於任事?

  官僚文化非一朝一夕養成,馬政府的行政效率屢受討論,若真有心革新,要想想如何鼓勵公務員勇於任事。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