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追究抗戰史實真相 發現國共歷史交集與聯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7 16:48:29  


  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美國世界日報6日社論說,抗戰究竟是誰打的?“國軍”自是當仁不讓。以正面戰場論,當然是“國軍”打的,況且在統一戰線之下,紅軍還接受了“國軍”的番號,不論八路軍、新四軍或十八集團軍都屬之。日前胡錦濤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隻字不提國民黨和“國軍”的貢獻,台北立即傳出異聲,馬英九表示,人民日報所稱與歷史不符。 

  社論說,北京若果要攘奪領導抗戰之功,當然不可能如此輕易得手,況且只是一個紀念活動,一篇社論文章而已;台北方面近年來對抗戰史實的重視大不如前,若非北京的觸動,恐怕就會無聲無息地過去。北京掠美,台北抗議,兩岸在抗戰史實和真相的追究聲中,忽然發現了國共歷史的交集和聯結。如果說兩岸關係存在什麼弔詭或辯證的發展關係,這就是最好的說明。 

  社論稱,國共和兩岸關係迭有起伏,雙方對歷史事件的解釋也隨著情勢變異不時出現調整。國共和談階段,蔣毛兩人可以握手言歡,毛可以犧牲身段大呼萬歲;等到形勢急轉直下,蔣竟成了頭號戰犯。尼克森訪問大陸,毛曾戲稱,雙方互稱對方為匪。這種島夷索虜互為譏詆,完全無視生民在倒懸的對抗早該成為過去。今天再次出現歷史解釋權的爭議,非僅倒退,而且不利兩岸互動互信。 

  社論說,問題出在兩岸甫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餘溫猶在,何以忽見冷場。台灣方面標榜此一經合協議,宣稱往下將有“黃金十年”,可謂榮景可期,而此案若非北京大舉“讓利”,又何克臻此。再者,對岸文化部長此時正在台灣訪問,首日行程即前往中央研究院瞻仰胡適墓園,既有為胡適平反的意味,也傳達出對胡適堅持自由主義的肯定,這是很可喜的一個側面。或謂兩岸經濟合作之後,繼之以文化深層合作的時機已充分成熟。對照這兩個不同場景,又非僅突兀而已。 

  八年抗戰到底是誰打的,史實俱在,無庸多論。兩岸若有所爭,其實所爭者不在史實真相,而在歷史解釋權,以及因此產生的政治作用。從大處看,中共領導人今天如何就“和平崛起”此一命題取得具有歷史縱深的論述,就非要回溯、往上發展不可。在改革開放之前,文革、“三年自然災害”和反右都不堪回味,建國之前的國共鬥爭當然可以大作文章,而且要有大論述。這就逼出八年抗戰中共在那裡的問號。 

  但考慮到兩岸大局,為求有利於統一大業,“國軍”在抗日正面戰場上的歷史定位,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即已定調,且有專書論述。胡錦濤在五年前的這一天也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那一年稍早國共兩黨領導人連戰和胡錦濤在北京握手言歡,並發表新聞公報,明確九二共識,雙方同意促成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至於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舉辦國共論壇猶其餘事。在這種氛圍裡,國民黨承擔抗日正面戰場的論述也就直接出於胡錦濤之口。 

  社論說,曾幾何時,怎麼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又消失了?而在此前半個月,正面表述“國軍”常德會戰的大陸影片“喋血孤城”正在北京試映,還登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指稱影片對視覺有衝擊力,對心靈有震撼力,對全球華人有凝聚力,不愧為一部戰爭史詩力作。國民黨副祕書長張榮恭出席試映座談會則說:“剛剛看了此片我很感動,使我們更加珍惜、重視和平的可貴,要更加努力地促使兩岸和諧,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據此推想,胡錦濤和人民日報社論隻字不提“國軍”主打的正面戰場應係出於匆促間的決定,而且和兩岸互動和認知分歧必有直接關聯。如果說北京在搶歷史解釋權,有意排除國民黨;那麼馬英九的智囊蘇起日前撰文說,“困在歷史陷阱的台灣常常忘了:決定它前途的不是歷史,而是地理。”又說:“歷史的台灣必然是分裂的台灣,而地理的台灣卻可以是團結的台灣。”對北京而言,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訊號,不能讓抗戰的歷史觀從國民黨手中流失。誰有功於八年抗戰也就成了循環辯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