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馬錄影演說談九二共識 諷不知香港這麼危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5 21:40:58


馬英九臉書公佈演講內容。(照片:馬英九臉書)
 
  在這個基礎上,1993年4月,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與海協會汪道涵會長在新加坡成功簽署4項協議,這是兩岸在1949年隔海分治40多年後,首度由雙方政府授權相關團體,簽署正式協議。

  但不幸的是,往後的15年,兩岸關係的發展動盪起伏,並不順利。從1996年李登輝“總統”執政時的台海飛彈危機,與1999年提出“兩國論”的震撼,到2001年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論,2004年與2008年的公投綁大選,15年間兩岸關係危機四伏。

  直到2008年,我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推動兩岸和解,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不統、不獨、不武”現狀的主張得到超過80%台灣民眾的支持,可被稱為“台灣共識”,而“九二共識”則是兩岸共識,已是現狀的一部分。由於這些政策,兩岸關係開始穩定下來。

  馬英九說,八年來,兩岸簽署23項協議,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會晤7次並互稱官銜。每週往返兩岸的航班從零增加到890班,去年到台灣的陸客超過400萬人,增為14倍;陸生增加到4萬2千餘人,成長近50倍,台海緊張情勢大幅降低。

  這些發展將一個“衝突熱點”變為一條“和平大道”。也因為“九二共識”,我們才能連續8 次派衛生部長正式參加暌違38年的世界衛生大會。這是因為我們改善兩岸關係的同時,也採取務實的“活路外交”,停止在國際上跟大陸為爭取邦交國而惡鬥,使得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不再是零和遊戲的“惡性循環”,而成為雙贏的“良性循環”,和平紅利開始出現,也已受到美國、歐盟與亞太等各國的肯定。

  各位也許記得,1958年8月23日,廈門共軍開始大規模砲擊金門, 面積150平方公里的金門,44天內落下47萬發來自廈門的砲彈,平均每天超過一萬發,1979年起廈門才停止砲擊。2008年後,廈門不再射砲彈過來,送來的是每年平均超過17.5萬的觀光客。有趣的是,陸客在金門最喜歡買的紀念品,就是用共軍多年前打來砲彈殼所製作的菜刀!

  由於兩岸累積了足夠互信,在尊嚴與對等的前提下,去年11月7日,我在新加坡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會面,是兩岸1949年隔海分治66年後的第一次。

  馬英九說,雙方在會中確認“鞏固兩岸和平、維持台海現狀”的共同基礎就是“九二共識”。我並當面向習先生表示,“九二共識”的內容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其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也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台方不會表述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因為這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允許的。對我們而言,“一個中國”當然指的就是“中華民國”。“馬習會”後台灣民調顯示,這種說法有6成民眾支持,比過去的支持度還要高。“九二共識”同時反映出台海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概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