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報:李登輝的南進與蔡英文的新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5 15:27:38  


  中評社台北12月25日電/聯合報今天的社論指出,大選辯論交鋒,雖有助民眾了解候選人的想法,卻也把焦點導向口才、詞藻、戰術、攻防等細節,而忽略了更全盤的能力、見識和操持問題。

  社論指出,正當全球經濟情勢惡化,台灣經濟未來幾年將面對艱鉅挑戰,候選人對此卻輕輕略過,一味圍繞著失業救濟、社會住宅打轉;台灣需要的藥方,有這麼簡單嗎?

  假裝看不到台灣經濟的險峻,是這次大選的一個詭異現象。歐債危機風聲鶴唳,台灣科技產業飽受轉型之苦,台股更是欲振乏力;而馬政府至日前才成立財經對策小組,發動“國安基金”進場護盤,已經落於被動。在野黨尤是不遑多讓:台灣面對的是全球性的風暴,民進黨卻死咬ECFA讓台灣“主權流失”,批評高失業及低所得;彷彿只要痛批執政者,就顯得自己有什麼三頭六臂似地。反觀它提出的對策,其實不脫救濟、補貼等老招。

  蔡英文的經濟觀點,似乎純粹是為了滿足民進黨“反馬”及“反ECFA”的意識形態而發,而不是為了台灣產業的利益。她故意敵化及矮化兩岸經貿合作的關鍵地位,而聲言要帶廠商在全球拓展“新的出口市場”。那麼,就試請民進黨具體指出幾個“新的出口市場”吧?

  蔡英文在幾場辯論和政見會上一再強調,要帶台灣產業在全球各地尋找商機,拓展“新的出口市場”;要透過多邊組織主導談判議題,落實產業的“全球在地化”。這些主張,聽起來堂而皇之,卻反而暴露了蔡團隊對經貿現實的淺陋無知。

  卅年前,台灣企業家拎著一支手提箱,已經走遍了天涯海角推銷產品;如今,何致需要蔡英文來幫他們尋找出口市場?自李登輝以來的“南向政策”,如今非但未見成效,且現在台灣面臨的問題,已是整個東亞及東南亞幾已與中國大陸形成一體;即使南進,也閃不開大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