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登輝:兩岸經貿讓台灣經濟體系嚴重失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9 01:06:03  


 
  李登輝回顧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造成相當嚴重的影響。他說,各國政府為著應付這種經濟的變局,提出甚多提升經濟的方法,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來面對。經過4年,經濟情勢猶無變好,甚至有可能演變成“二次衰退”。先進國家民間的消費降低,也影響到依靠出口的國家,中國的經濟原本甚快速成長,現在也開始變慢,甚至出現貿易逆差的情形。咱台灣本身無能源,產業依靠外銷,國際經濟變壞,乎咱台灣經濟變得更加困難。
  
  但是,韓國在這種國際經濟環境中,繼續在進步,忽然間變成一個“已經開發的國家”,而台灣本來是亞洲四條龍的頭,現在變成四條龍的尾。以韓國的例子,就知道國際因素不是造成今天台灣經濟困境的主要原因。面對經濟轉型的失敗,政府、學術界與企業界三方面,都無法度來推卸責任。在“後金融海嘯時期”,台灣經濟應該要怎樣?我們要特別重視這個問題。他認為應該要做,修正“全球化”與“自由化”的經濟理論;再來就是以“經濟安全”與“永續發展”做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兩大中心目標。

  李登輝談到台灣方的經濟問題,他說,自由化與兩岸經貿讓台灣經濟體系陷入嚴重失衡的狀態,有三大面向,

  (1)產業結構與所得分配失衡:“兩岸分工”的現象,幾乎讓台灣產業集中在技術較低的少數產業,不但造成國內投資減少、工作機會減少、勞工薪水降低,一但國際景氣變壞,還是中國發展進口替代產業,台灣就會受到牽連。
  
  (2)區域發展與台灣自己供應的糧食失去平衡:政府長期輕視中小企業與中南部,心裡只有“高科技與金融產業”,工作機會都集中在北部,造成大台北地區房價太高,少年人與中產階級根本買不起。另外,政府用犧牲農業來換取工業出口的政策,對農業造成重大傷害,台灣有二十幾萬公頃田在休耕,然後才從外國進口糧食,變成這種奇怪的現象。
  
  (3)環境生態與價值理念失衡:過去的經濟發展思維只重視產值,並無重視永續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長期破壞環境資源的結果,就變成了“利潤私人化、污染社會化”的局面,也造成環境生態與百姓健康惡化的嚴重問題,整個社會只重視眼前的物質生活與享受,完全無去關心永續發展的價值與理念。
 
  因此,李登輝認為,經濟發展不能只有講自由開放,也要重視國家經濟安全;也不能只重視出口而看輕農業與能源自主的重要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