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全力支持兩岸經濟協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0 14:06:22  


  中評社台北2月10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馬英九昨日下午舉行記者會,用國、台、客三種語言向人民報告,強調兩岸經濟協議是要“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我們全力支持兩岸簽署經濟協議,希望海基、海協兩會能儘早完成,為兩岸經濟合作開創更廣闊的天空。

  過去台灣能開創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所憑藉的就是台商“一只皮箱走透透”,以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所以台商不怕競爭。然而,在當前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下,台灣若不積極加入,將在國際市場面臨不公平的競爭狀態,過去的競爭力會逐漸消失。

  社評說,當前台灣已經面臨的兩大挑戰為東協加1與韓國產品的競爭。就東協加1而言,2010年1月1日成立後,大陸與東協成員將有超過90 %的產品實施零關稅,整體而言,中國大陸對東協平均關稅從目前的9.8%降到0.1 %,而東協成員對中國大陸的平均關稅從目前的12.8%降到0.6 %。

  相較而言,台灣出口至大陸的產品平均還要徵9%左右的關稅,出口至東協的產品平均要徵12%左右的關稅,試想,目前許多台灣製產品出口至大陸與東協仍有競爭優勢,但是產品一旦比大陸與東協制的產品多徵9-12%關稅,價格勢必較高,產品競爭力無疑會大受影響。

  其次,就韓國的競爭而言,韓國產品與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屬於高度競爭狀態,雙方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相差無幾,然而,近年來韓國與歐盟、美國、智利、新加坡、印度、東協等國簽署FTA,也正與日本、大陸、加拿大、墨西哥等國洽談FTA,若是這些談判都完成,而台灣持續無法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或類似的協議,台灣產品將比韓國產品面對更高的關稅與更多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國際競爭力會被大幅超前。

  在面對東協加1與韓國的競爭,勢必會對台灣經濟產生不利衝擊,若是任由這種情事發展下去,一定會產生“貿易移轉效果”,使台灣產品的對外貿易市場逐步被中國大陸、東協及韓國所生產的產品取代;也會產生“投資移轉效果”,不但排擠台灣的外資投入,也會吸引台商赴大陸、東協及韓國投資,加速台灣廠商外移。

  社評說,唯今之計,希望政府能儘快與大陸洽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並進一步與東協、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享有降低關稅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優惠待遇,以使“我國”從事外貿的企業能站在公平基礎上,與其他國家企業競爭,為台商經營開創完善的大環境。

  今年1月26日,海基、海協兩會已經在於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正式協商會議。會中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包括:第一,雙方都認為兩岸簽署經濟協議有助於增進彼此濟成長、提升整體社會發展與人民福祉,應該儘速積極推動。第二,確定兩岸經濟協議的名稱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大陸稱框架)協議”(ECFA)。第三,根據ECFA相關內容,雙方成立若干工作小組,負起推動的實質工作。第四,會中雙方也交換海關稅則、稅號、相關法規等資料,並同意提供對方需要的訊息。以上這些準備工作已經為兩岸簽署經濟協議奠定扎實基礎。

  兩岸簽署經濟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降低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促進彼此的貿易往來與提升雙方的經濟發展,是純粹的經濟議題,對企業的發展絕對有利,而企業能夠永續發展,才能僱用更多勞力,對台灣整體的就業也會有一定的助益。同時馬英九也再一次宣示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不進一步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所以請國人不要懷疑兩岸經濟協議的作用。

  社評說,總而言之,在東協加1與韓國競爭的壓力下,台灣唯有與大陸及主要貿易夥伴簽署經濟協議,才有可能“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期盼行政、立法等相關部門,以及朝野各界能通力合作,儘速與大陸簽署最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兩岸經濟協議,為台灣經濟開創永續發展的大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