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第四次“陳江會”已浮現不安徵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1 10:31:39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政論家南方朔今天在香港明報撰文說,今日(21)中午,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率團抵達台灣台中,他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第四次“陳江會”開場。

  這次“陳江會”只會洽簽4項有關兩岸漁船船員、農產品檢驗檢疫、標準計量檢驗認證,以及稅務合作方面的技術性協議;而對關鍵性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則只是聽取專家意見而已。因此,這次陳江會的實質意義並不比以前大。但儘管如此,這次陳江會在台灣所引起的騷動卻可能冠於從前,去年陳江會在台北舉行,民進黨發動群眾如影隨形一路示威抗議,最嚴重的是在台北晶華酒店宴客時,幾百個群眾包圍酒店居然長達8個小時。而這次在台中開會,會場裕元花園酒店前有一大片空地,民進黨號召群眾聚集,埋鍋造飯,還準備諸如放天燈與氣球、射沖天炮等節目;當然還有群眾示威遊行,20日的那一場號稱10萬人。陳江會已成了民進黨搞群眾操兵的最大平台。

  文章指出,儘管台灣朝野都兀自在自圓其說,認為這種群眾示威遊行是民主的常態;但換個角度言,這其實也顯示出了台灣內部日增的混亂。用比較抽象的說法,那就是台灣早已淪為一個“五十對五十的社會”——當一個社會的政黨及群眾已因意識形態而被一分為二,這個社會就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樂觀的本錢!由一個小小的陳江會一而再的被搞成超級火爆大事,人們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又怎能樂觀以待?

  一個社會經常會因內外因素而兩極分化,這乃是“五十對五十的社會”形成的原因。對這樣的社會,A或非A都各有其理,都不會錯但也都不全對,只有靠政治人物的睿智找到A與非A之外的新選擇;或是情移識變,才可能超越A與非A之間那種永不休止的糾纏。而今天的台灣,就正陷溺在這種“五十對五十的社會”的泥淖中,若再假以時日,台灣就真的會像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所說的,若再這麼糾纏內耗,台灣真的會淪為“菲律賓第二”了!

  文章認為,台灣變成今天這種局面,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國共因內戰而分裂分治,形成“統”“獨”兩種選擇。“獨”在過去只佔了台灣意見市場的極小一塊。及至李登輝和陳水扁相繼執政,由於有了執政資源的支撐,“獨”的聲浪加大。但李扁時代卻也是中國大陸快速成長,綜合國力躍升的時刻,台獨在國際社會已無可能,因此陳水扁遂說過﹕ “台獨不可能就是不可能,我不能,李登輝也不能。”另外則是李扁以“鎖國”方式處理兩岸問題,也造成台商極大的不滿。“獨”與“貪”乃是民進黨氣勢轉弱,馬英九得以60對40的比例高票當選的原因。歷史也等於是在為台灣打開了一扇機會之窗。如果馬英九真的有歷史判斷的能力與見識,他大可建造出“非獨”的論述,為兩岸開創出新局,也為台灣經濟開闢出新路。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第四次陳江會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