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馬英九走不出“馬廄” 還有苦頭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6 13:36:24  


  中評社台北1月6日電/中國時報特稿指出,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在台灣“立法院”“鬥牛”鬥了二個月,終於送出“牛棚”,雖然國民黨“立委”表示修法並不是為了修理府方,但是老是喜歡搞闢室密談的馬英九,這次該認清,凡觸動民生的問題,應該走出“馬廄”,多和“國會”溝通。 

  美牛案重創行政團隊,昨天國民黨中山會報,國民黨團代表在“建議與檢討”時,當著馬英九的面前數落,美牛修法最後和平落幕,同時也暴露“行政機關縱向及橫向聯繫有待加強,若事先溝通、化解爭議,將有助於重大政策順利推動”。與會人士形容,當馬英九靜靜聽著黨團代表數落,臉色漲紅。 

  扁政府時代雖已承諾美國帶骨牛肉進口,但擁有近四分之三“國會”席次的馬政府卻為了美牛案坐困愁城;不僅“國會”癱瘓二個月,還意外捧紅提出嚴苛版本的“釘子戶”“立委”黃義交、不惜嗆“國安會”的最“牛”“立委”呂學樟,還有從吃牛糞到刺青,如八點檔連續劇男主角的牛糞博士。 

  特稿認為,成就長達兩個月鬧劇的始作俑者,就是“國安會”與“總統府”。 

  若當時在與美方簽訂議定書前,先和“立委”溝通,並徵詢“國會”意見,就算每個“立委”面對選民壓力,必須強烈阻擋內臟及絞肉進口,但至少會協助行政團隊,尋求最好解套方法或搭台階下。 

  “立院”通過附帶決議,由“立院”朝野政黨及行政機關共同克服面對國際壓力,馬政府自以為這是責任分擔,但這其實只是“精神勝利法”。美牛案重創政府威信與台灣的國際信譽,沒人會把帳算到在野黨身上,只記得馬政府的出爾反爾,甚至令不出“總統府”大門。 

  馬英九上台後,老喜歡在自己“馬廄”裡“喬”事情,被“國會”教訓也不只一次了,當初考監人事案滑鐵盧,就是最好例子,若再輕忽,就算接了黨主席,一樣是無力回天。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