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綠營智庫指ECFA對台灣經濟產生負面效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7 11:36:59  


“新台灣國策智庫”舉辦ECFA實施一周年檢討。(中評社 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6月27日電(記者 鄒麗泳)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實施屆滿一周年,“新台灣國策智庫”上午舉辦“ECFA一周年、CEPA八周年”座談會。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上午稱,ECFA簽署至今已經對台灣經濟產生明顯負面效果,台商資金大舉到大陸投資,外商卻不來台灣投資,造成核心邊陲效應,雙向開放衝擊台灣經濟的效果非常嚴重。

  許忠信與“新台灣國策智庫”吳榮義都提出官方統計數據佐證,去年台灣到大陸投資的速度增加一倍(前年是140多億美元),今年一至三月到大陸投資已達37美元、成長65%。但外商去年到台灣投資減少二成,今年一至三月再度減少34%,持續減少。這些數字顯示,簽署ECFA台灣並沒有得利,反而造成台灣被雙向拉扯,失業率上升、薪資下降一直無法改善的根由。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ECFA)實施將屆滿一周年,“新台灣國策智庫”上午舉辦“ECFA一周年、CEPA八周年”座談會,由董事長吳榮義主持,邀請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天麟、開南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吳明敏、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許忠信參與座談。

  吳榮義指2010年6月29日,台灣與中國簽定ECFA,一年過去了,ECFA真如馬政府所說,是解救台灣經濟的萬靈丹嗎?產業競爭力提升了嗎?還是與其他國家簽定FTA(自由貿議協定)阻力減少了?值得檢討。

  許忠信則說,馬政府宣傳ECFA不只誇大而已,而是把一個不好的說成好的,甚至比香港CEPA更加不如,例如香港的服務業不對中國開放,而ECFA則是雙向開放,兩邊商品可以流通,造成台商資金大舉到大陸投資,外商卻不來台灣投資,核心邊陲效應已經產生。

  他指馬政府一直說ECFA可以幫助台灣做出口貿易,其實,ECFA沒有這樣的能力。ECFA簽定後,有539項工業產品出口到大陸可以降低關稅,須要原產地證明才能降低關稅至零關稅。但廠商使用率才10.1%,“經濟部”發現使用率如此低、因而到處宣傳說,申請費只要500元且不審核,今年2月使用ECFA低關稅才上升到19%。這表示539項工業產品業者還是用原來的貿易條件,說明台灣對中國出口靠的是品牌、品質,而非關稅。

  許忠信認為,ECFA簽定後,股市、金融都沒有變好,反而陷入2007年經濟發展的死亡交叉,主要是台灣資金大舉到大陸投資,自己的投資動能一直下降,造成失業率持續上升、薪資未成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