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朱惠良:老故宮人將文物視同生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2 00:48:27  


台北故宮教育展資處處長朱惠良。(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7月12日電(記者 倪鴻祥)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85周年,北京故宮6月首次邀請台北故宮一起重走1933年為躲避中日戰爭展開的文物南遷路;率團參加考察的台北故宮教育展資處處長朱惠良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這次活動深刻體會到老故宮人將文物視同生命在保護的心情,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對整個中華民族來說,都是不可複製。

  這次兩岸故宮重走南遷路,自6月4日至18日為止,從南京出發,走訪4省8市,在成都結束,全程近萬公里。

  她表示,故宮文物1933年先運到上海,1936年再運往南京。1937年因情勢緊張,分北中南三路南遷,其中南線選擇了1935年挑選運到英國倫敦展覽的精品文物80箱到貴州安順;北路運送7286箱文物,翻越秦嶺到四川峨嵋;中路,以水路運送9369箱文物到四川宜興;但當年只運了1萬9千多箱,還有2900箱留在南京朝天宮庫房,一直放到現在,箱子上還有1933年的封條,這批文物曾在日本作過展覽,卻始終沒有送回北京故宮。

  她指出,當時負責押送文物的人,有那志良(前台北故宮主任、研究員)、梁匡忠(前北京故宮處長)、莊尚嚴(前台北故宮副院長),以及歐陽道達(前南京分院主任),雖然都已過世,但留下許多書籍,讓兩岸故宮重走南遷路有所依據,再和當地接觸、看過文物的長輩及其後代子孫座談,透過口述重新認識這段南遷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