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育岱:蔡政府新南向為避險,為時已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1 00:20:24


蔡育岱認為,新政府提新南政策為避險,但時間已在台灣這一邊。(中評社 趙家麟攝)
 
  他對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幾個思考是:

  首先,必須去理解“新南向政策”與整個亞太戰略的背景,其中所隱含大棋盤的戰略思考。譬如為何日印需要合作?為何日本修正防衛新指針?印度企圖走出南亞,施展東向政策(東南亞),是在於整個環印度洋的港口都被中國所捷足先登,尤其在非洲沿岸、斯里蘭卡的擘建,使致印度的生命線受到威脅。

  其次,“新南向政策”戰略新概念提出的意涵,是象徵區域角色的轉變,理解了背後戰略因素,才能找到合作推演的空間,這是台灣自己所缺乏的。台灣太看重自己地位,沒有戰略遠見,往往只看到台灣海峽對岸,忘卻另一岸廣大的太平洋,整體戰略思維以中國大陸為核心,主事者沒有大戰略(grand strategy),只能淪為外交休兵。

  第三,未來一種傳統的亞太區域秩序,正被“印度洋-太平洋”新概念所取代,這種地理定義的變化,正影響著有關國家和領導人如何看待區域戰略順序,以及所面臨的挑戰。

  蔡育岱表示,“印度-太平洋”涉及南海議題,印度之所以會走出南亞連結亞太、日本國家朝向正常化目標、響應美國盟友2015年《美日防衛合作指針》,皆是為因應圍堵中國而量身訂做,也是為穩定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在此情況下,台灣必須面對關鍵性的戰略選擇。

  他認為,台灣如果不想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只想要把中國視為亞太政經的一環,那就要徹底走進南亞與東協,不能只以短視的貿易投資角度參與南向,而是要以“施與受”(given and taken)的心態改變自己,並融入東南亞國家的生活、文化與政經關係,如此才有可能改變對方心態,新南向政策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