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解讀中國製造深海科考利器“蛟龍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15:24:30  


南海海底插上五星紅旗。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專家解讀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深潛3759米——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上天和入海,是自古以來就埋藏中國人心間的探索自然的兩大夙願。

  新京報報道,上天——從“神五”、“神六”到“神七”……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展開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入海——8月26日,科技部與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了一條好消息:我國首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日前突破3000米下潛深度,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聽到這一消息,難抑興奮:“過去我們都坐著美國人研製的載人深潛器下深海做科研,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坐上‘中國製造’了!” 

  有望告別“阿爾文號”

  深潛器是深海科學考察和資源勘探最基本的作業工具。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為探尋、開採洋底油氣資源展開了新一輪“探海行動”,而其他許多國家不得不做“旁觀者”,因為深海探測和海底勘探有著極高的技術門檻。

  前一陣,在備受世界關注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闖禍的英國石油公司曾動用無人深潛器下到海底參與堵漏施工。在很多科學家眼裡,此舉也是“科技成果秀”。

  不過,比起無人深潛器在工程領域的運用,研發載人深潛器的意義更加重大。

  “載人深潛器提供了有力手段,科學家因此可以身臨其境在深海及其海底開展在水面科考船或實驗室裡沒法做的各種科研工作。”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彭曉彤博士說。他曾兩次乘坐美國“阿爾文號”(Alvin)深潛器下潛到東北太平洋洋中脊進行科學考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