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記者專訪台灣政論家朱高正(中評社記者 宋楷文攝) |
中評社洛杉磯2月23日電(記者 宋楷文)台灣政論家朱高正於美國當地時間2月22日發給中評社記者他剛完成的《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望新時代的全球化─從“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談起》一文。作者認為:“新時代更意謂著中華優秀文化的全面復興,在西方近五百年來的全球化走到盡頭的時候,中國將為新時代的全球化貢獻出中國方案,那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文章全文內容如下:
2013年習近平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並因籌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而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的認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的創建,可說是二戰以後第一個由非西方國家倡議組成的全球性金融機構。亞投行的成立對於補強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的不足發揮了醍醐灌頂的作用,因為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一直都控制在美、歐、日等工業國家的手裡,對於開發中國家貸款的發放向來都夾雜著一些難免涉及干涉內政的附帶條件;而亞投行則從一開始就遵循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原則,因而廣受開發中國家的歡迎。
其實,一帶一路的倡議可以回溯到一百年之前,也就是歐戰剛結束之際。當時,適逢“中華民國”的創建,孫中山為了解除人民貧困、實現國家富強,並使中國進入現代工業化國家之林,而提出了“實業計劃”,並向當時的戰勝國提議將其過剩的物資、人才移轉至中國,幫忙中國完成基礎建設,其中包括興建一百萬公里的公路、十萬公里的鐵路、北方、東方及南方大港、大型水壩、發電廠、中小學校等。但是,以美、英、法為首的戰勝國卻對孫中山的倡議冷淡以對,最終導致孫中山不得已轉向聯俄容共的政策,因而扭轉了整個中國近代史發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