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在2007年慶祝普京的統一俄羅斯黨贏得杜馬選舉 |
作為俄羅斯而言,它還有著一個最為嚴重的分野,橫亘在北高加索與俄羅斯其它區域之間。雖然打了12年的仗,同時有數十億的盧比用在了開發車臣以及周邊地區上,但是致命的動亂依舊存在。此外,當下中產階級掀起的抗議還擁有了將車臣問題變得更加棘手的潛力。在大把抗議活動之中,甚至就有一項叫做“喂夠了高加索”,其旨在希望政府停止向車臣地區注資,認為這些錢最終只落在了地方領導人的口袋。
目前並沒有跡象顯示俄羅斯即將面對一場分裂,但是這不能掩蓋局勢緊綳的事實。如果普京的政權出現頽勢,同時民眾對其北高加索政策的不滿升溫,嚴重的暴力和動蕩則很有可能發生。內戰以及其它嚴重的社會衝突將很有可能逼迫俄羅斯的政治倒退到傳統的權力主義,甚至倒退到一種更甚於普京的模式中去。這正是當年蘇聯解體後發生的事情,當虛弱的中央政權導致了社會不安,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種更為獨裁與集中的統治。
也並不是說俄羅斯的政治就注定將永遠在危險的混亂與窒息的獨裁之間搖擺,這種模式並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在上世紀90年代也不是不可避免,其它有著嚴重國內分歧的國家也構築過穩定的民主秩序。既然葉利欽以及其它俄羅斯精英們成功建立了平衡且互相牽制的機構,擬定了中央集權的法律框架,那麼他們至少將俄羅斯置於了一條正確的軌道之上。沿這條軌道,俄羅斯應當能夠建立一種足以調整意識形態衝突、階級衝突、地緣衝突、民族衝突的體系。也正是這樣,權力主義的色彩在2000年的時候才真的變得更淡。
但是時局似乎並不是這麼發展的,普京對此作出的反應卻是將精力集中在聯邦政府的施政上,盡可能地限制政治上反對的聲音。而這樣的構架,卻是因為結合了當下高企的能源價格,才獲得了一段相對繁榮、社會凝聚以及政治一致的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