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缺乏民族認知 利比亞道阻且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0 00:59:02  


 
  然而,與那些個人的以及與選舉人相關的因素,例如與舊政權的聯繫相比,宗教在影響投票決定方面其實又遜色不少。最重要的因素,則是基於部落、家庭以及所有對這些部落、家庭紐帶有所裨益的情感因素,如同一名來自瓦爾法拉(Warfalla)部落的候選人在投票前所說,“我們是種族主義者,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將把票投給自己的部落,以及那些有自己親人所在的,與自己親近的部落。”
 
  而在利比亞的這場選戰中,唯獨缺少的卻是與意識形態以及執政理念相關的辯論,但在西方,這些辯論又與代議民主制息息相關。然而這種缺失,作為一種模式的一部分,卻又能夠依次在這場阿拉伯之春中的其它國家被看到:人們歡迎民主的觀念同時也樂意參與其中,但是他們卻不太明白其在作為驅逐獨裁政權的替代方式之外,到底還能帶來些什麼;他們也不太明白把手指染上墨水這事,到底與投票有何相幹。這距離一種發展中且廣為傳播,而且能夠將根深蒂固的習慣擺在一邊的理解還相距甚遠,但是想要西方式的民主得以運轉的話,這又是必須的。
 
  鑒於這些混淆與矛盾,人們目下的進程或許還將持續許久,也可能是非常非常久。這種進程所帶領利比亞所能實現的,在某些方面終於堪稱民主化的政治構架,將給利比亞人民帶來一個比他們以前所擁有的更好的利比亞,也為世界其它地方帶來一個比以前更好打交道的利比亞。

  無論如何,後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故事發展得是如此之快,以至於已經可以從中得出一些教訓。其一則是在世界的上的這個區域,當一個政權被推翻之後,將製造出怎樣的混亂以及不穩定。而且,由於另外的兩件事情,使得這一個教訓又變得更加現實。首先,與敘利亞等國相比,利比亞的教派和民族隔閡還沒有那麼複雜。再者,有理由相信,利比亞最為動蕩的時期還未到來,當年利比亞內部所存在的分歧甚至比現在的後卡扎菲時代所積攢的各種動蕩因素來得還要少。

  而另外一個教訓便是,由於這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局面,將北約去年的軍事介入歸入勝利的範疇,那是多麼不成熟的一件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