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馬就職六週年演說:傾聽青年心聲(全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0 10:51:57


 
  第四、我們要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台灣邁向全世界。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四月底發表世界各國的“痛苦指數”,“中華民國”在全球90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排名第三低,反過來說,也就是最不痛苦國家的第三名,比英、美、星、韓、港等國家地區表現都要出色。然而,不少青年朋友擔憂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夠高,青年朋友們的擔心也是事實,政府當然要全力來解決。 

  我們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做了什麼?從民國100年到今年7月,我們連續4年調漲基本工資,月薪比6年前增加1993元,漲幅超過11%;時薪調漲兩次,從每小時95元調到115元,漲幅更超過兩成;6年來,我們也努力增加了62萬人就業。今年三月份的失業率已降到4.03%,距離我上任時的3.9 %,只差0.13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反映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不能只做這些。我們必須診斷出台灣之所以無法大幅調高薪資的真正關鍵所在。我認為,關鍵在現有產業結構下,能獲利的空間已經有限。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我們如果不迎頭面對挑戰,就只能等著被吞沒。

  “我國”在迎向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始終優先考慮台灣人民的就業機會與產業利益,但不能因此故步自封。因為從400年台灣發展歷史來看,“開放必然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愈是面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愈要解開保護主義的鎖鏈,因為“保護主義不能保護任何人”,唯有讓台灣成為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才能確保台灣的經濟安全。

  然而,在經濟自由開放的過程中,台灣社會總是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爭論:“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國大陸?”這一次的學運,反映的正是部分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疑慮。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韓國、日本、新加坡及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不可能視若無睹或置之不理。政府要做的,是追求機會極大化與風險極小化。我們六年來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在做這種權衡與拿捏的工作。

  其中,兩岸服貿協議是就是最近各界最關心的議題。針對這個爭議,其實多數台灣人認為服貿對台灣經濟有利。去年6月25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即已達成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決議;根據民調顯示,多數國人都贊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速完成立法,同時進行服貿協議逐條審查。 

  在此我要呼籲朝野“立委”能體察民意,請王院長出面協調朝野黨團,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早完成立法,用周延的監督審查,讓未來所有對台灣人民有利的兩岸協議更透明。在野黨也不應該違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精神,動不動就霸占主席台、癱瘓議事,讓“立法院”空轉內耗,這樣下去只會拖垮台灣。我們大家應該通力合作,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儘速通過,才能讓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跨出一大步、讓台灣真正成為自由貿易島,這才是真正愛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