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奧會觀察:美國樂見中國成主要領導?
http://www.CRNTT.com   2014-11-10 08:17:04


奧巴馬前顧問多尼隆(左)和貝德都認為美方應主動與中方談如何發揮領導作用的問題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
   
  既然美方不願中國在地區發揮主要領導力,更對中國可能重構美國設定的地區秩序憂心忡忡,實力日增的中國自然會尋求以自己的方式來擴大影響力。近期中國連出大手筆,除了建立“亞洲基礎設施銀行”(AIIB)等金融機構,還推出針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援助合作計劃,被外界稱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此外,中國透過“亞信峰會”和“上合組織”,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發揮更大影響力;在貿易上,中國與英國和加拿大等美國友邦簽訂定“貨幣互換協定”,而在貿易結算中繞過美元。這些可謂招招直指美國的要害之處。
  
  美國外交學界對中國“另起爐灶”的擔憂日益加深。吳心伯說,中國推進地區安全合作以及地區和多邊金融合作,既是基於中國的國家利益需要,也是基於其他合作方的利益需要,這些合作並不針對美國。他承認,此次“習奧會”雙方可能會就“亞太再平衡”和中國主導建立新金融機構等問題相互向對方作出解釋,但未必會打消對方的疑慮。
  
  在中國設立AIIB的過程中,美國政府冷淡以對,甚至施壓不讓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盟友加入。奧巴馬第一任的東亞事務高級顧問貝德(Jeffery Bader)對奧巴馬政府的手法並不認同。他表示,亞洲國家對基礎設施有強烈需求,中國提出願意提供資金,美國不能這樣不予理會,而應當積極加入與中國談如何才會有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一致的最好金融行為;應當將中國提供資源與國際規則相結合,而不是擺出各占一角,準備一搏的樣子。AIIB是反映美國如何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的有趣例子。
  
  多尼隆強調,應當向中國人說明,中國是融入現行國際組織,特別是經濟組織的巨大受益者,這種融入也是美國8任總統的對華戰略目標。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中國是“規則的被動接受者”(rule taker)還是“規則的主動制定者”(rule maker)的問題愈益擺在面前,他不認為中國有意完全推翻現行國際秩序和國際組織,但人們會看到中國追求更好體現其利益的組織。另一方面,現行組織隨著中國強大和世界變化,也應當以更直接、更公平的方式進行改革。他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份額改革困在國會,如果長期不批准,會損害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作用。而美國自己領導創建的戰後體系在華盛頓似乎不那麼受歡迎,如果美國不支持這個體系的演進,中國就可能建立平行的機構。
  
  戴博和葛來儀都認為,應當在可能的領域讓中國坐在桌邊,制定規則,有更大的話語權,美國應當更多地接納中國。“中國必須是rule maker,而不只是rule taker”,葛來儀如是斷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