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紅梅答中評:台灣文創產業有局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3 00:52:19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紅梅(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 徐夢溪)一提起台灣文創產業,很多人會竪起大拇指。走進台灣,在大大小小的商鋪、旅遊景區、甚至田間地頭,都能看到文創的身影。台灣的文創產業創意豐富,特色鮮明,普及性強,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成為大陸學習的“榜樣”。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紅梅對中評社表示,台灣的文創產業的發展抓住了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將原來的初級內容進行提升,現在已經非常發達。李紅梅長期關注台灣經濟問題,也一直很關心當地文創產業的發展。

  李紅梅所指的“契機”,其實是指台灣經濟過去雖曾因“製造業”創造了“經濟奇跡”,但隨著數字化、全球化的興起,資源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台灣的優勢被其他新興經濟體取代。世界邁入知識經濟時代,台灣經濟發展不得不尋找另一條出路。

  於是在2002年,台灣將文創產業發展列為“挑戰2008:發展重點計劃(2002-2007)”的子計劃,力圖通過行政力量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文創產業成為台當局確立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隨後,在2010年又頒布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經過不懈努力,台灣文創產業產值從2002年的4352.6億元新台幣,成長到2013年的7855億元,占台灣GDP近5.3%。

  李紅梅在受訪中指出,“文創在台灣有很好地基礎,台灣在設計方面獨具特色,在國際上也有其知名度”。台北獲得了由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簡稱ICSID)評選出的“2016世界設計之都”稱號。在與台灣當地學生交流中,李紅梅也發現,台灣設計專業已經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學規律,並且已經儲備了豐富的人才。

  讓李紅梅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台灣文創點子新穎,比如把別針一端的金屬扣改造為一面迷你青天白日旗,就成為一份別致的文創產品。

  结合製造业寻求突破

  “台灣的文創產業,有新意,但也有局限”,李紅梅在受訪時說。她認為,總體來看,台灣的文創產品可利用性和可保存性不高,文創產業含金量和附加值較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