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智庫中國通戴博:從《北京人在紐約》起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30 00:11:16


戴博是中生代美國中國問題專家 資料相
 

  與此同時,戴博也能更真切地理解現實,相信特朗普在競選中鼓吹的一些理念,不過是迎合當地選民的懷舊情緒。他說,特朗普和鷹派一些人有態度,但政策不明朗。他們還沒來得及與美國政府的“會計”坐下來算算,美國面臨的國內長期預算危機,哪裡可以把美國海軍增加到350艘艦船?根本不可能。很多事情力不從心,更新基礎設施,錢從哪裡來?美國需要徵稅,但是特朗普說的是減稅。特朗普將美國問題歸咎於全球化,說過“中國強姦美國”,但是實際上美國人失業增加主要是技術進步和自動化造成的。

  因緣際會學中文 懷念美中黃金期

  因緣際會,戴博學中文,認識中國全是大學畢業以後的事情。之前他跟中國的緣份只有10歲時暑期看的卡通片《查理陳一家》和少兒小說《六十個父親的房子》。生活周圍沒有多少華人,那時遙遠而封閉的中國跟他居住的這片美國老工業區似乎也沒多少幹系。

  大學本科主修美術和美國文學的戴博1984年從家鄉的雪城大學畢業後,深感文科生不太容易找到好工作,想周游世界又沒錢。正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美國國務院招考外交官,要培養中文人才。戴博參加考試過關,被錄用了,在美國和台灣各學了一年中文。1987年,25歲的戴博被派到美國駐華大使館擔任文化二秘,他與中國因為“當外交官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結下的緣份就此鋪展開來。

  “那是中美關係的黃金時代”,戴博如是評價1989年之前的中美關係。他說,那時雙方都很寬鬆,互相充滿好奇。戴博自稱運氣好,那時中國文藝界還沒有“大腕兒”的概念,他在北京認識了姜文、濮存昕、崔健等同齡人。這批中國的新生代文藝精英對美國文化的興趣很大,而那時住在北京會說中文的美國人並不多。他們經常開派對,“混”在一起。而現在美國的小夥子不再有機會,能與中國的“大腕兒”混在一起了,中國人也變得越來越現實了。那時姜文成了戴博最要好的中國朋友之一。戴博說,從姜文那裡,他學到好多東西,包括中國的語言文化和講義氣的品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