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美建交45年 中評十問傅立民
http://www.CRNTT.com   2024-05-14 00:11:34


1972年作為尼克松訪華首席翻譯官時參觀十三陵 傅立民圖
 

  傅立民認為,北京仍然非常有興趣尋求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問題是,現在有沒有和平解決的途徑?如果沒有,那麼我認為中國將感到有義務採取武力行動,正如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所規定的。”傅立民說道。

  專訪進行時,正是在馬英九宣佈二訪大陸之際,傅立民強調,台海兩岸的分歧要由兩岸中國人自己來解決,而不是由美國等外國勢力強加,但美國要設法支持兩岸的談判進程。但他承認:“我們沒有這麼做,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場等著要發生的悲劇。”

  台灣問題激化的大背景是美中激烈的戰略競爭。傅立民指出,當前美國政治領導人的基本關切是保持美國在全球層面,特別是在亞洲的主導地位。與此同時,亞洲正在崛起,尤其是中國實力在壯大。這是現實,美國還想保持在亞洲的主導地位是不合理、不可持續的。他強調,各方需要合作在該地區創造一種讓各方安心的力量平衡,但這將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在美國政治中發生一場地震。

  展望未來45年的中美關係,傅立民表示不相信中美一定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為這種論調太機械。他也不認為美國應當有對中國進行“政權更替”的企圖,美國不能指望把中國變成美國的翻版。但他懷疑美國領導人是否真的現實地意識到,對華“政權更替”是不可能的,因為許多美國政治家仍渴望與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