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的人民觀與如何正確對待台灣同胞
http://www.CRNTT.com   2019-03-24 00:08:53


 
  第三,重視台灣同胞,團結台灣同胞。

  習近平指出,“兩岸同胞都是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獲益者”,“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希望兩岸同胞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雙方應該胸懷民族整體利益,攜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打拚”。習近平之所以強調實現中國夢需要兩岸同胞“共同打拚”,因為這一夢想的實現不僅靠“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貢獻智慧和力量”,還要兩岸同胞“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建設共同精神家園”。習近平指出,“我們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歡迎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行列中來,大家一起努力,出主意、想辦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鞏固和擴大兩岸關係發展成果,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讓廣大台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都能更多享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好處。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無論是誰,不管他以前有過什麼主張,衹要現在願意參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都歡迎。”

  在習近平的思想中,台灣同胞不是袖手旁觀的局外人,在整個中國的發展與振興中,台灣同胞的作用不可或缺,同樣需要台灣同胞的參與。應該充分調動台灣同胞的熱情和積極性,推動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起,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四,讓台灣同胞分享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紅利與機遇。

  2016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2016年11月1日,習近平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提出六點意見,其中第三點即“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

  正因為習近平視台灣同胞為一家人、一家親,所以他的人民共享理念照樣落實在台灣同胞身上。兩岸和平發展的成果由兩岸同胞共享,不僅僅是理念,更是政策措施,是務必達成的現實目標。而融合發展,更是主動地讓台灣同胞率先獲得紅利分享的重大舉措。

  四,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給希望於台灣同胞

  須知,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是中共解決台灣問題、推動統一進程的主要政策。1979年葉劍英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中指出:祖國統一,“我們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台灣人民,也寄希望台灣當局。”1997年十五大報告強調:“我們寄希望於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台灣同胞。”2002年十六大報告強調:“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我們寄希望於台灣人民。”2007年十七大報告強調:“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事實上,因為李登輝執政與陳水扁在2000年上台,台灣當局已經不是當年的堅持一個中國的兩蔣時代,寄希望於台灣當局顯然是不合適的了。2002年11月,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我們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從此,兩個寄希望就變為一個寄希望了,此後歷任中共領導人均強調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但是,必須注意到,習近平在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論述上,並沒有涉及。那麼,是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一方針政策也就放棄了呢?顯然不是。從上述關於習近平的台灣同胞觀的分析來看,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不僅不會放棄,還在不斷加深中、積纍中、充實中、提升中。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主要意涵是:中共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在實現祖國統一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希望台灣各階層民眾,在反對“漸進式台獨”、“文化台獨”,推動兩岸的各項交流,促進兩岸的經濟貿易發展,加深兩岸人民的相互瞭解等方面盡各自的一份心力;希望台灣各階層民眾通過各種途徑、以各種方式就統一問題同大陸交換意見。

  2000年民進黨勝選執政後,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受到廣泛的質疑,然而中共堅定而不動搖。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拒絕認同“九二共識”,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又再次受到廣泛的質疑。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記者的提問說:跟大家首先重溫一下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的一段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我們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他還特別強調,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我想,大陸方針政策中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策內涵是顯而易見,也是不需要置疑的。馬曉光之所以作出上述明確的表述,就是因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究竟還存在不存在,還有沒有必要繼續堅持,已經成為社會公共話題。而馬曉光的回答是準確無誤的。

  其實,習近平的思想不僅僅是在堅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基礎上,而是上升為給希望於台灣同胞。寄與給,兩者是有著不一樣的意涵的。

  什麼為給?從習近平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說的一番話中,當可分析:習近平說:兩岸關係風風雨雨幾十年,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兩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台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台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我們真誠希望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台灣同胞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④

  這段話中,有4個給:⑴繼續給予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⑵繼續給予交流合作的獲利空間。⑶繼續給予對台灣同胞支持統一、遏制台獨的信任。⑷繼續給予台灣同胞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祝願。也就是說,在習近平的理念中,大陸不是單方要求台灣同胞要如何如何去做,而是要積極為台灣同胞擴展空間、創造機遇,讓台灣同胞為自己的美好生活去奮鬥。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重點在於期待台灣同胞的政治自覺。給希望於台灣同胞,則是重點在於以大陸為兩岸關係的主導力量,引領台灣同胞共同奮鬥。寄希望與給希望,應該是中共對待台灣同胞的“兩手抓”政策重點,兩手都要硬。

  習近平說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家一起來幹。衹要兩岸同胞、全世界的中國人團結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是指日可待的。”這句話最為清晰地解讀了習近平的內心感受。國家實現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不可能沒有台灣同胞的偉大參與!應該如何對待台灣同胞?習近平已經作出了全面的深入的一言九鼎的回答。

  五,台灣主流民意的變化規律

  反觀台灣,“台獨”勢力也在持之不懈地做轉化台灣民眾的政治工作,20多年來,台灣民眾的心態也有很大的改變,相當一部分人趨向“台獨”理念,台灣人民這個大的概念正在分化中,有一些人已經稱不上是台灣同胞了,已經成為了兩岸同胞的敵人。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格局中,兩岸同胞的互相認同是主流,與之並存的還有逆流,那就是台灣社會存在的日趨飆漲的分離主義思潮。

  在台灣,民進黨當局極力倡導台灣的未來掌握在台灣2300萬人民手中、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由台灣人民自己來決定的理念。這是非常容易迷惑台灣民眾的說辭。原因在於:⑴符合“去中國化”政策推動的走勢。⑵符合台灣民眾主體意識覺醒的需求。⑶符合台灣民意被“台獨”意識綁架的現狀。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與認識日趨負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