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台中丘逢甲進士碑 兩地爭著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8 17:10:52  


丘逢甲進士碑。(中評社鄧木卿攝)
  中評社台中4月8日電(記者 鄧木卿)台中市豐原區有處丘逢甲紀念公園,已有45年歷史,原本默默無聞,直到日前有潭子區市議員提案要求遷移,引發兩地搶紀念碑的戲碼,後來經文史工作者建議留在原地,但丘逢甲公園和在台抗日史實也因此被熱烈討論。

  丘逢甲生於1864年,苗栗銅鑼人,9歲時,隨父親到台中市東勢區定居,14歲因年紀最輕,交卷最快,得當時福建巡撫丁日昌以“甲年逢甲子,丁歲遇丁公”為對,高中秀才,有東寧才子美譽,25歲中舉人,26歲北京會試,中第96名進士。

  丘逢甲27歲,遷至潭子區柏莊,柏莊西南方就是抗日義軍練兵的跑馬路,31歲中日甲午戰爭,丘擔任全台義軍首領,32歲馬關條約簽定,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丘逢甲籌組台灣民主國,推舉唐景崧為“總統”,以藍地黃虎旗為國徽,國號“永清”,當年7月底戰敗,丘接受友人建議,與家人逃至大陸廣東省平原鄉,辛亥革命成功後,還擔任臨時政府廣東省代表,北上赴南京參與軍政組織,奔走國事,積勞成疾,49歲病逝。

  丘逢甲離台前寫下六首詩,其中“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一句,被後人傳誦一時。

  丘逢甲的進士碑、旗杆座,原本放在潭子區住家,丘逃難後,旗杆被人拿去當曬衣杆,如今不知流向何方,進士碑被當成洗衣板,1961年,丘的兒子丘念台,擔任國民大會代表,不少客家籍國代倡議重建丘逢甲紀念碑和紀念亭,經四處找尋,只找回進士碑,1969年,將進士碑遷到豐原區現址公園,由於紀念公園未被好好維護,也沒有明顯指標,一直未受重視,公園內涼亭被遊客留言塗鴉,醜陋不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