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認為,中美此前在某些方面的互相猜忌使得兩國國內的一些組織和團體感到焦慮。軍方心生懷疑、警惕衝突,追求更好的軍備;商業領袖引用失衡做法;狂熱民族主義分子亦有如驚弓之鳥。不安和恐懼在缺乏熱度的關係中蔓延。
文章稱,1996年的台海危機令中美充分認識到兩國之間爆發戰爭或衝突的風險過大,進行對話的需要尤為迫切。因此,自那以後,中美兩國已就定期舉行探討雙邊關係的高層對話達成共識。
截至當時,兩國之間在處理雙邊關係時一直秉承著由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提出的力量平衡理念。而隨著中美各自利益的改變和擴張,兩國之間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也隨之變大,而敏感領域既包括網絡安全、雙邊貿易、軍事發展、人權,也包括朝鮮核問題等方面。依靠權力政治或單靠利益權衡已經無法保證中美和平,兩國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來發揚共同價值觀、促成各自目標的融合。
在每次換屆之後,中美兩國新任領導人都必須明白如何與彼此取得互信。文章認為,奧巴馬與中國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關係雖融洽卻不熱乎,對消除雙邊疑慮成效甚微。與前任相比,習近平似乎更願意通過“莊園會晤”這種非正式會面來提升與美國領導人間的工作關係和私人友誼,這或許會對兩國目前互疑失信的關係有所幫助。
在提到習近平時,一位美國高級官員稱道,“他看起來反應敏捷,樂於溝通,願意直接與普通美國人交談,談他們關心的話題,這些特質是其前任沒有表現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