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進入“中等收入轉型升級陷阱”敏感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2 00:17:15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專家李佐軍在中國經濟時報撰文指出,目前,中國是進入“中等收入陷阱”敏感期?還是進入“中等收入轉型升級陷阱”敏感期?筆者認為是後者。所謂進入敏感期不是指已陷入陷阱,而是指面臨可能陷入陷阱的風險和挑戰。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13年中國人均GDP達5414美元,居世界第89位。按世界銀行標準,人均GDP位於976—11905美元為中等收入國家,其中976—3855美元為低中收入國家,3856—11905美元為高中收入國家,故中國正處於高中收入國家或中等收入偏上國家行列。

  世界銀行在《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其意是進入中等收入的經濟體,往往因既無法在工資成本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高收入國家競爭,而容易陷入增長停滯期。這一概念富有啟發性,但在理論邏輯上缺乏支撐。

  《人民論壇》雜誌在徵求50位國內知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十個特征,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也有人將其歸納為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全要素生產率停滯或下滑、金融體系脆弱或效率低下、城市化過程中策略失當、民主進程緩慢與腐敗等方面。這些特征多是經驗的概括,亦缺乏相應的理論論證。

  從邏輯上看,收入水平是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體現,是好事,不是帶來陷阱的原因,也不是陷阱的表現。因此,將收入水平與陷阱相連,難以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而且,世界銀行在運用此概念時也沒有用真正的收入指標,如人均國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而是用人均GDP這一經濟總量的人均指標來代替收入指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