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薛力:“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外交調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7 01:11:09


(來源:網絡圖片)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新一屆中國政府推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是未來8-10年中國外交的頂層設計,將統領這一時期的對外工作。中國推出這一戰略,希望在經濟上能發揮幾個方面的效果。

  第一,促進全球經濟復甦。我們知道,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是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陷入低迷,2010—2013年全球經濟增量中的26.2%是中國提供的,從增量角度看已經超過美國。這是非常厲害的。原來說美國經濟打噴嚏世界經濟就要感冒,現在也許還不能把這種說法套用在中國身上,但可以說:中國經濟打噴嚏,世界經濟也要打噴嚏。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據估算潛在的年經濟增長率為6-6.5%。近兩年GDP年增長率在7-8%之間,但無論是與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經濟體比,還是與印度以外的其他金磚國家比,依然是很亮眼的。考慮到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很大,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如果發展得好,無疑將有力推動全球經濟復甦。

  第二,營造中國的周邊環境。打一個比方,當村子裡面只有一個人比較富時候,大家可能會去吃大戶,富人的負擔會很重,想進一步發展更是困難,這個富人如果能帶動大家都變得比較富裕,情況就不一樣了。中國現在提出一帶一路,搞“五通”,就是想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與成功經驗,幫助地球村的小夥伴們——尤其是周邊的小夥伴們——實現小康。當然,前提是這些小夥伴願意參加,所以《願景與行動》強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以及與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接。

  第三,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經濟裝型升級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象。中國企業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全球價值鏈的下端,而且,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與勞動力短缺的出現,沿海有些企業必須向其他地方轉移。向中西部轉移是一個途徑,但還不夠,向周邊其他國家轉移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中國大量的富餘產能(與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有很大關聯),只能向外轉移,不然就要就地關閉。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搞的產能合作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既符合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也滿足了哈薩克斯坦工業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中國政府現在需要考慮的一點是:如何幫助中國大陸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進行跨國生產。我最近參加全國無黨派人士一帶一路調研團到福建進行調研,對此有切身的體會。台灣與日本的企業有跨國轉移企業的經驗,許多已經轉移到東南亞的越南等地,中國大陸成長起來的企業則轉移的不多,因為他們面臨企業老板的代際更替與產業升級的雙重衝擊。創業一代不願意到海外進行二次創業,但一些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果不轉移,很快就難以生存了。

  第四,促進國內各個地區的協調發展。中國搞了十幾年的西部大開發,東西部的差距總體上沒有縮小,而且還在擴大。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中西部人口向東部轉移、接受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是需要的,但還不夠。是否可以通過對外開放變原來的“末梢”為“前沿”?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在沒有更好的辦法前,值得一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